当前位置:首页 > 七年级 > 历史试卷

【344481】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1)

时间:2025-03-01 21:15:32 作者: 字数:14068字
简介:

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

1.秦始皇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中,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的是(  )

A.统一度量衡 B.统一货币 C.统一文字 D.统一交通

2.《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

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确立了后世2 000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

C.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

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

3.“臣(李斯)请非秦记皆烧之。使……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材料所述事件的主观目的是(  )

A.兼并六国,完成统一 B.统一思想,巩固统治

C.钳制思想,摧残文化 D.整顿吏治,以德化民

4.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这一评论中“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应该是(  )

A.“兼爱”“非攻” B.“无为而治”

C.“仁政”治国 D.依法治国

5.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巩固统一,实行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一项是关于统一文字的,下列哪种字体最有可能是秦始皇统一后使用的(  )

 <a href="/tags/4/" title="测试" class="c1" target="_blank">测试</a> <a href="/tags/1/" title="单元" class="c1" target="_blank">单元</a> <a href="/tags/54/" title="试卷" class="c1" target="_blank">试卷</a>

   A       B       C       D

6.《史记》记载:“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史记》记载的是秦朝修筑的(  )

A.灵渠 B.阿房宫 C.骊山陵墓 D.万里长城

7.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是(  )

秦朝的徭役繁重 秦朝的赋税很重

秦朝统一度量衡 秦朝的刑罚残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④

8.下面是某同学做的课堂笔记,通过笔记内容可以确定他学习的主题是(  )

(1)交战双方:项羽领导的农民军和秦军主力

(2)特点:以少胜多

(3)结果:秦军大败

(4)成语:破釜沉舟

A.阪泉之战 B.涿鹿之战 C.牧野之战 D.巨鹿之战

9.中国象棋中“楚河汉界”的来历与历史上的“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相关。这场战争发生于(  )

A.公元前2世纪早期 B.公元前2世纪晚期

C.公元前3世纪早期 D.公元前3世纪晚期

10.西汉初期,统治者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关注民生,恢复生产。西汉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质是(  )

A.以黄老道家思想取代法家思想

B.把封建剥削降到人民可以接受的程度

C.调整生产关系,缓和阶级矛盾

D.调整赋税制度

11.“文景之治”这一盛世景象出现的原因有(  )

吸取秦亡教训,轻徭薄赋

发展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文帝、景帝提倡勤俭治国,并以身作则

尊王攘夷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2.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始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不出十年,一个新的朝代继之勃兴,兹后延续达四百余年。”使这个“新的朝代”达到鼎盛的帝王是(  )

A.汉高祖 B.汉景帝 C.汉武帝 D.汉光武帝

13.西汉初期,政论家贾谊指出,当下形势就像是一个病人,小腿肿得像腰,脚趾肿得像大腿,不能屈伸自如,不及时治疗,就不可医治了。上述言论针对的问题是(  )

A.农民起义 B.匈奴的威胁

C.王国问题 D.统治者的腐败

14.公元前112年,汉武帝颁布《罢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汉武帝这一措施(  )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抑制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C.彻底解决了封国问题 D.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

15.“汉武帝一反祖宗定法,尊儒术以约束官吏,效法家而严惩贪官,王道霸道,交错为用。”这说明汉武帝治国的特点是(  )

A.“无为而治” B.儒法并用

C.重用外戚 D.“以德化民”

16.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旨在借“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  )

A.使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

B.加速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

C.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

D.促进了亚非与拉美地区的贸易往来

17.电视剧《张骞》中有一场戏是“张骞拜别汉武帝”,该场面中最不适合摆放的道具是(  )

A.铁剑 B.丝绸 C.瓷器 D.葡萄

18.古代中国科技发展长期走在世界前列。下列科技成就与下图人物相关的是(  )

 <a href="/tags/4/" title="测试" class="c1" target="_blank">测试</a> <a href="/tags/1/" title="单元" class="c1" target="_blank">单元</a> <a href="/tags/54/" title="试卷" class="c1" target="_blank">试卷</a>

  张仲景

A.发明了造纸术

B.著有《论语》

C.开创了中医临床理论体系

D.创制最先进历法《大明历》

19.历经几千年的风雨,中国人的文化风味都留在了一部部厚重的典籍里。假如要介绍图中被隐去的典籍,你将选择(  )

 <a href="/tags/4/" title="测试" class="c1" target="_blank">测试</a> <a href="/tags/1/" title="单元" class="c1" target="_blank">单元</a> <a href="/tags/54/" title="试卷" class="c1" target="_blank">试卷</a>

A.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鲁迅先生曾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一部农业百科全书,集古代农业之大成并吸取了西方科技知识的农学专著

C.该书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上下三千多年的历史

D.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成就,在世界医学领域有很高的学术地位

20.七年级(1)班的同学准备开展“秦汉文化展”,下列可以展出的图片有(  )

 <a href="/tags/4/" title="测试" class="c1" target="_blank">测试</a> <a href="/tags/1/" title="单元" class="c1" target="_blank">单元</a> <a href="/tags/54/" title="试卷" class="c1" target="_blank">试卷</a>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2120分,228分,2312分,共40)

21.世界文化遗产是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最高等级。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很多。

【认识世界文化遗产】

 <a href="/tags/4/" title="测试" class="c1" target="_blank">测试</a> <a href="/tags/1/" title="单元" class="c1" target="_blank">单元</a> <a href="/tags/54/" title="试卷" class="c1" target="_blank">试卷</a>  <a href="/tags/4/" title="测试" class="c1" target="_blank">测试</a> <a href="/tags/1/" title="单元" class="c1" target="_blank">单元</a> <a href="/tags/54/" title="试卷" class="c1" target="_blank">试卷</a>  <a href="/tags/4/" title="测试" class="c1" target="_blank">测试</a> <a href="/tags/1/" title="单元" class="c1" target="_blank">单元</a> <a href="/tags/54/" title="试卷" class="c1" target="_blank">试卷</a>

图一  图二  图三

(1)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一个条件是“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图一所示世界文化遗产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的哪个朝代?(1)与该世界文化遗产相关的重要历史人物是谁?(1)


(2)写出图二中大型工程的设计者,(1)概括该工程的作用。(2)


(3)写出图三宗教的发源地以及传入中国的时间。(2)举例说明它对中国的影响。(2)


【探究世界文化遗产】

材料一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4)写出古代丝绸之路的起止点。(2)为丝绸之路的开通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是谁?(1)根据材料概括“一带一路”的意义。(2)




材料二 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法国教授、作家瓦尔特说他是“没有疆域的国王”,有国外专家感慨:他的思想一定能够照亮21世纪以后的未来世界!

(5)材料中的“他”是谁?(1)他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什么?(1)汉武帝对待他所创立的学说的态度是什么?(1)



【感悟世界文化遗产】

(6)申遗是为了传承本国文化,更是为了保护、开发文化遗产,当然它同样肩负着促进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任务。请就如何有效保护我国文化遗产建言献策。(3)




22.同学们,你们一定非常喜欢看科幻小说吧!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来到秦朝,看,秦始皇正在接受记者采访呢!如果你现在就是秦始皇,你会怎样回答记者的问题呢?

记者问:“尊敬的始皇帝,据说您大力推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设置中央政权机构,请问中央政权机构主要由哪三个官员负责呢?” (3)

(1)“秦始皇”答:


记者问:“您在地方废除了分封制,那您会采取什么新的措施来加强地方的管理呢?” (1)

(2)“秦始皇”答:



记者问:“请问您为巩固统一,在交通、经济、军事、文化方面又会采取什么措施呢?” (4)

(3)“秦始皇”答:

交通:


经济:


军事:


文化:


23.某校七年级(1)班的同学在学习《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课时,对汉初的经济、政治、思想等进行了探讨,请你参与进来,共同完成。

【汉初国策】

(1)汉初采取了什么政策?(1)到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经济恢复发展,史称什么?(1)



【捍卫皇权】

针对地方封国势力膨胀,有识之士纷纷提出削弱地方封国的策略。

 <a href="/tags/4/" title="测试" class="c1" target="_blank">测试</a> <a href="/tags/1/" title="单元" class="c1" target="_blank">单元</a> <a href="/tags/54/" title="试卷" class="c1" target="_blank">试卷</a>

主父偃

(2)上图人物为皇帝提出了怎样的策略?(2)效果怎样?(2)


【实现一统】

(3)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总结,汉武帝在位时期,在政治、思想、经济方面是如何推进大一统的?(6)


答案

一、1.C 点拨:结合题干中信息“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分析,政令推行与统一文字有关。

2B 点拨:秦始皇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被整个封建社会沿用,所以说他确立了后世2 000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

3B 点拨:依据题干中信息“非秦记皆烧之”“坑”分析,相关事件是焚书坑儒,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主观目的是统一思想,巩固统治。

4C

5C 点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统一后的文字应该是小篆,故选CA是楷书,B是楷书,D是行书。

6D 点拨:结合题干中信息“起临洮,至辽东”可知,这是万里长城的东西两端。因此选D

7B 8.D 9.D

10C 点拨:汉初吸取秦亡的教训,并鉴于经济萧条的现状,为了巩固统治、恢复经济而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这一政策主要涉及让士兵复员生产,让战争期间逃亡的人回家恢复原有田宅,把因饥饿卖身为奴者释放为平民,减轻赋税等方面。这些政策实质上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以缓和阶级矛盾。

11C 点拨: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尊王攘夷”是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口号,与“文景之治”无关。

12C 13.C 14.A 15.B

16C 点拨: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交往的大动脉,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故选C

17D 点拨:张骞出使西域后,西域的葡萄、核桃等才传入内地,所以,符合题意的是D

18C 19.C

20D 点拨:①和②反映的司母戊鼎和甲骨文是商周时期的文明成就,可以排除。③是东汉张仲景的作品,④是四川成都青城山,民间传说是张陵修道传教的地方。符合题意的是D

二、21.(1)商。 盘庚。

(2)李冰。 都江堰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3)发源地:古印度。时间:西汉。影响: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如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吸收了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

(4)起止点:长安,欧洲大秦。人物:张骞。意义:有利于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5)孔子。 “仁”。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6)通过宣传,提高人们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要敢于同破坏文化遗产的不法行为作斗争;要熟悉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了解我国有关保护文化遗产的相关政策,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文化遗产等。

22(1)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2)郡县制。

(3)交通: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经济: 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军事: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文化: 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23(1)休养生息政策。 文景之治。

(2)策略:主父偃建议汉武帝实行“推恩”政策,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效果: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无力与中央抗衡。

(3)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封国势力。建立刺史制度,监视地方,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经济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www.ishijuan.cn 爱试卷为中小学老师学生提供免费的试卷下载关注”试卷家“微信公众号免费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