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七年级 > 历史试卷

【336675】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第一单元测试题

时间:2025-03-01 21:15:04 作者: 字数:22953字
简介: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第一单元测试

 .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75分)

1.(3分)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公元6世纪80年代,中国重归统一时的皇帝是(  )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2.(3分)无锡是京杭大运河唯一穿城而过的城市,古运河在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留下了一段“运河版、江南水弄堂”,堪称古运河听精华绝品。“水弄堂”两岸粉墙黛瓦,鳞次栉比,码头石埠,错落有致,构画出江南“人家尽枕河”的水乡风貌,让无数中外游客如痴如醉,你知道京杭大运河最早是谁统治时期开凿的?(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3.(3分)隋朝时开凿的大运河不仅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也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请说出这条运河的中心是 (  )

A.长安 B.涿郡 C.余杭 D.洛阳

4.(3分)我国的科举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科举制度正式创立于(  )

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5.(3分)科举制度在历史上的作用不包括(  )

A.改善了用人制度

B.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C.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D.扩大了地方官员的选官权

6.(3分)隋朝是个短命王朝,仅传二世即亡,你认为隋朝灭亡的最根本原因应该是(  )

A.权臣当道 B.隋炀帝的暴政

C.土地兼并严重 D.隋末农民起义

7.(3分)《旧唐书•魏征传》载:太宗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这表明唐太宗(  )

A.重视发展生产 B.虚心纳谏

C.注意任用贤才 D.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8.(3分)若要为武则天的无字碑补题碑文,下列内容不可能出现的是(  )

A.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C.大力发展科举制度

D.为“贞观之治”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9.(3分)在美国的旧金山、纽约等地,人们把华侨、华人聚居的地方称作“唐人街”,可见唐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10.(3分)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拥有了不少创造发明。下面属于唐朝时期发明创造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

曲辕犁 

筒车 

水排 

耧车。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11.(3分)“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这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描写哪个城市的诗句(  )

A.长安 B.扬州 C.洛阳 D.成都

12.(3分)“天可汗”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战略学者的重视,他们希望通过对天可汗制度的研究,找到一条在当今冷战格局瓦解的局势下,如何重建国际新秩序,维护世界和平的道路。历史上因执行开明民族政策而被北方各少数民族称为“天可汗”的是(  )

A.唐太宗 B.唐玄宗 C.唐中宗 D.武则天

13.(3分)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这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

A.西藏正式成为唐的一部分

B.加强了唐藩友好交往,促进了唐藩经济文化交流

C.有利于佛教的传播

D.有利于加强对西藏的统治

14.(3分)唐朝社会比较开放,充满活力。下列图片中不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

A <a href="/tags/1/" title="单元" class="c1" target="_blank">单元</a> <a href="/tags/4/" title="测试" class="c1" target="_blank">测试</a> <a href="/tags/1139/" title="历史" class="c1" target="_blank">历史</a> <a href="/tags/51/" title="试题" class="c1" target="_blank">试题</a> 唐朝戴帷帽女子骑马图

B <a href="/tags/1/" title="单元" class="c1" target="_blank">单元</a> <a href="/tags/4/" title="测试" class="c1" target="_blank">测试</a> <a href="/tags/1139/" title="历史" class="c1" target="_blank">历史</a> <a href="/tags/51/" title="试题" class="c1" target="_blank">试题</a> 《弈棋仕女图》

C <a href="/tags/1/" title="单元" class="c1" target="_blank">单元</a> <a href="/tags/4/" title="测试" class="c1" target="_blank">测试</a> <a href="/tags/1139/" title="历史" class="c1" target="_blank">历史</a> <a href="/tags/51/" title="试题" class="c1" target="_blank">试题</a> 吹排箫乐伎壁画

D <a href="/tags/1/" title="单元" class="c1" target="_blank">单元</a> <a href="/tags/4/" title="测试" class="c1" target="_blank">测试</a> <a href="/tags/1139/" title="历史" class="c1" target="_blank">历史</a> <a href="/tags/51/" title="试题" class="c1" target="_blank">试题</a> 《送子天王图》

15.(3分)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今年2月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在众多唐代诗人中,诗作既豪迈飘逸又清新瑰丽,被称为“诗仙”的是(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维

16.(3分)“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袈裟作舟帆,风雨莫阻挡”的诗句与下列哪一人物搭配在一起最合适?(  )

A.玄奘 B.鉴真 C.忽必烈 D.郑和

17.(3分)唐朝时对外交往频繁,中印交往的重要史实是(  )

A.玄奘西游 B.鉴真东渡

C.郑和下西洋 D.张骞出使西域

18.(3分)唐朝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B.唐朝经济文化世界领先

C.唐朝对外政策开放开明

D.唐朝对外交通发达

19.(3分)唐玄宗后期爆发的“安史之乱”从性质上看是一场(  )

A.农民战争 B.统一战争 C.兼并战争 D.叛乱战争

20.(3分)“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这是唐玄宗后期统治的写照。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  )

A.地方军事势力过于强大

B.内地兵力空虚,有机可乘

C.安禄山受宠,野心膨胀

D.开元末年朝政日趋腐败

21.(3分)如图书本描述的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是(  )

 <a href="/tags/1/" title="单元" class="c1" target="_blank">单元</a> <a href="/tags/4/" title="测试" class="c1" target="_blank">测试</a> <a href="/tags/1139/" title="历史" class="c1" target="_blank">历史</a> <a href="/tags/51/" title="试题" class="c1" target="_blank">试题</a>

A618 B626 C755 D763

22.(3分)安史之乱造成北方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下列关于安史之乱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对唐朝的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

B.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C.内地节度使的权势得到极大削弱

D.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23.(3分)黄巢起义后,黄巢曾宣布要“洗涤朝廷”,该起义爆发的原因是(  )

藩镇割据严重,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

连年灾荒,人民生活困苦

重用宦官高力士,致使朝政腐败

中央权力衰微,无力控制藩镇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④

24.(3分)唐朝灭亡后,在黄河流域相继建立了以下五个政权。按建立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后唐 后晋 后梁 后周 后汉。

A①②③④⑤ B③①②④⑤ C③①②⑤④ D②③①④⑤

25.(3分)五代十国并非指一个朝代,是指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关于这一时期的表述与史实不符合的是(  )

A.十国是指南方地区的九个政权加上北方的北汉

B.北方政权更迭频繁,战事不断

C.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

D.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分立,阻碍了国家的统一

 

二、综合题(共25分,其中2612分,2713分)

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 唐代人把进士及第比喻为登龙门,说的是一个读书人考上进士后能“一举成为天下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也就成为我国古代读书人的荣身之路。张籍所谓“二十八人初上第,百千万里尽传名”,就是说一旦金榜题名,就能名扬天下。而孟郊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则是写读书人中举后的喜悦心情。唐朝前期宰相中科举出身比例的增长(见下表)也证明了这一点。

时期

唐高宗时期

武则天时期

唐玄宗时期

宰相中科举出身的比例

 <a href="/tags/1/" title="单元" class="c1" target="_blank">单元</a> <a href="/tags/4/" title="测试" class="c1" target="_blank">测试</a> <a href="/tags/1139/" title="历史" class="c1" target="_blank">历史</a> <a href="/tags/51/" title="试题" class="c1" target="_blank">试题</a>

 <a href="/tags/1/" title="单元" class="c1" target="_blank">单元</a> <a href="/tags/4/" title="测试" class="c1" target="_blank">测试</a> <a href="/tags/1139/" title="历史" class="c1" target="_blank">历史</a> <a href="/tags/51/" title="试题" class="c1" target="_blank">试题</a>

 <a href="/tags/1/" title="单元" class="c1" target="_blank">单元</a> <a href="/tags/4/" title="测试" class="c1" target="_blank">测试</a> <a href="/tags/1139/" title="历史" class="c1" target="_blank">历史</a> <a href="/tags/51/" title="试题" class="c1" target="_blank">试题</a>

请回答:

1)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初创于哪个朝代?唐代科举中哪一科最被人们重视?

2)根据材料分析,唐代人为什么把进士及第比喻为登龙门?

3)唐朝前期宰相中科举出身的比例不断增加说明了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举制度的看法。

27.(13分)新华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举办了一次主题为“唐朝对外友好往来”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进来!

【新闻在线】

 <a href="/tags/1/" title="单元" class="c1" target="_blank">单元</a> <a href="/tags/4/" title="测试" class="c1" target="_blank">测试</a> <a href="/tags/1139/" title="历史" class="c1" target="_blank">历史</a> <a href="/tags/51/" title="试题" class="c1" target="_blank">试题</a>

材料一:2014414日,大型群雕《鉴真东渡》在江苏扬州大明寺鉴真广场正式落成。据了解,《鉴真东渡》雕塑连底座高7.8米,宽13.8米,雕塑再现了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前的情景。

材料二:唐高僧玄奘“西行取经”的故事对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西行的目的地天竺是佛教发源地,玄奘曾在天竺那烂陀寺游学。2014514日,一场主题为“在佛陀脚步之上”的展览在香港开幕,展品就包括出土自那烂陀寺的“文物”。

【问题探究】

1)请完成表格。

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的异同

事件

身份

目的地

途中遭遇

是否结伴

是否归国

玄奘西行

僧人

   

历经千难万险,九死一生

   

鉴真东渡

僧人

   

   次东渡,前五次失败,历经磨难

   

2)玄奘和鉴真在促进唐朝与外国的友好交往中分别作出了哪些贡献?他们在文化传播的方式上有何不同?

3)唐朝对外友好往来盛况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情感体验】

4)我们从玄奘和鉴真的经历中能学到哪些精神?

5)根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感悟是什么。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第一单元测试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75分)

1【解答】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了隋朝。581年属于公元6世纪80年代。

答案:A

2【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答案:B

3【解答】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纵贯南北全长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

答案:D

4【解答】依据题干信息“科举制度正式创立”,结合所学知识:隋炀帝时期,进士科的设立,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答案:A

5【解答】结合所学可知,科举考试制度的实行,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政府办事效率;激发了士子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所以ABC是正确的选项;D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答案:D

6【解答】隋炀帝连年大兴土木,多次发动对外战争,不惜民力,酷虐残暴,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各地地方长官和一些割据势力也乘乱纷纷起兵,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隋朝是个短命王朝,仅传二世即亡,隋朝灭亡的最根本原因是隋炀帝的暴政。

答案:B

7【解答】根据所学可知唐太宗时期,从善如流,敢于直言纳谏的魏征得到唐太宗的重用。说明唐太宗虚心纳谏。ACD三项分别涉及经济、政治和科举考试,与题干无关。

答案:B

8【解答】据所学知,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统治时期,注重减轻农民负担,发展生产。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如创立了殿试、武举。武则天善于选拔并重用人才,如重用姚崇等。同时武则天统治时期还重用酷吏,滥杀无辜。武则天统治时期有着“贞观遗风”之称,为“开元盛世”的到来奠定基础,所以D项表述不正确。

答案:D

9【解答】唐玄宗即位后,任用姚崇等人当宰相,重视地方吏治,还注意节俭。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唐玄宗前期的年号叫开元,史称“开元盛世”。

答案:D

10【解答】结合所学可知,唐朝在农业上,曲辕犁和筒车灌溉技术的发明使用,促进了土地开发,增加了粮食产量,推动了农业发展。

答案:B

11【解答】“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是对长安城的描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长安城街道整齐,排水设施齐全,内分为坊和市,市坊分开,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长安人口上百万,还云集着边疆各族和世界各国的人,既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答案:A

12【解答】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任用少数民族贵族进行本民族管理,保留原有民族的习惯和生活方式,在唐太宗开明民族政策的感召下,西北各部首领纷纷来长安朝见唐朝皇帝,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答案:A

13【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唐朝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这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答案:B

14【解答】依据课本知识分析图画可知,《送子天王图》应绘《瑞应本取经》中释迦牟尼降生故事,释迦牟尼的父亲净饭王和其姨母摩诃波阇波提夫人抱他去朝拜大自在天神庙天神,诸神向释迦牟尼礼拜的故事。所以与唐朝社会比较开放,充满活力的特点无关,ABC选项都体现了唐朝社会比较开放,充满活力的特点,排除。

答案:D

15【解答】李白的诗气势磅礴,豪迈奔放,感情热烈,想象丰富,语言清新明快,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诗仙”。

答案:A

16【解答】东瀛是指东边的海里的岛屿,即古代中国对日本的称呼,据此可知这个人物是鉴真。唐玄宗时高僧鉴真历经六次东渡,才到达日本。他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文化。他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佛殿式样优美,至今犹存,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答案:B

17【解答】唐贞观年间,为了求取佛经精义,玄奘毅然西行前往的佛教圣地天竺,在天竺,玄奘用大约17年的时间遍游各地,寻师访友,研习佛法,获得了极高的声誉。为中印的友好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故中印交往的重要史实是玄奘西游。

答案:A

18【解答】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黄金时期,由于唐政府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唐朝对外交通发达,所以唐朝的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但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还是唐朝的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唐朝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

答案:B

19【解答】唐玄宗统治后期,贪图享乐,不理政事,最终导致安史之乱的发生。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安史之乱是一场由地方将领发动的反对中央政府的叛乱战争。故唐玄宗后期爆发的“安史之乱”从性质上看是一场叛乱战争。

答案:D

20【解答】材料中的诗句反映的是,唐玄宗后期,宠爱杨贵妃怠于政事,沉湎酒色,朝域腐败,之后安史之乱的爆发,导致国力大衰。唐玄宗的年号是开元,D符合题意。

答案:D

21【解答】根据题干给出的图片中“安禄山、史思明”可知反映的是755年爆发的安史之乱。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答案:C

22【解答】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所以C选项观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C

23【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黄巢起义黄巢领导的反抗唐朝政府黑暗腐朽残酷统治的农民起义运动,是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战争。其爆发的原因是因为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严重,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黄巢之乱祸延大唐半壁江山,导致唐末国力大衰,沉重地打击了唐朝的统治,加速了唐朝的灭亡,所以①②④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B

24【解答】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五代十国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答案:C

25【解答】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分立,阻碍了国家的统一这个表述是错误的。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出现了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在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当时的南方地区,由于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也有一定的发展。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答案:D

 

二、综合题(共25分,其中2612分,2713分)

26【解答】1)隋朝隋炀帝时期进士科的设立,标志着科举制度的诞生.唐朝是科举制度的重要完善时期,以明经和进士两科为主,其中进士科最为人重视.

2)由材料“唐代人把进士及第比喻为登龙门,说的是一个读书人考上进士后能‘一举成为天下知’…”可知:唐朝时期,科举制度为普通士人开辟了仕途,逐渐成为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一个读书人只要考上进士后就能名扬天下.因此唐代人把进士及第比喻为登龙门.

3)读《唐朝前期宰相中科举出身比例的增长》表可知:唐朝的科举制度逐渐成为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

4)本题是开放型的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例如:科举制度在政治方面扩大了政治统治基础,有效抑制门阀势力,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在文化方面推动了学校教育的发展和普及,繁荣了诗歌等文学;在社会方面,逐渐形成新的社会价值观念,读书风气盛行等.

故答案为:

1)隋朝;进士科.

2)唐朝时期科举制度为普通士人开辟了仕途,逐渐成为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一个读书人只要考上进士后就能名扬天下.

3)说明唐朝的科举制度逐渐成为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

4)政治方面扩大了政治统治基础,有效抑制门阀势力,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文化方面推动了学校教育的发展和普及,繁荣了诗歌等文学;社会方面,逐渐形成新的社会价值观念,读书风气盛行.(言之有理即可)

27【解答】1)据所学知,贞观年间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后来他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专心翻译佛经,还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唐玄宗在位时,鉴真率领众人六次东渡日本,直到第六次才成功,鉴真在日本居留十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的文化。他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2)贞观年间,玄奘西行天竺,是唐朝时中国同天竺交往的最杰出的使者。他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专心翻译佛经,还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这部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鉴真东渡日本后,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的文化。他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鉴真是向日本传播唐朝文化,玄奘是把天竺的文化带回唐朝。

3)唐朝对外友好往来盛况出现的原因有唐朝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各国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唐朝统治者鼓励和支持与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唐朝对外交通比过去发达,给各国友好往来提供了条件。

4)我们从玄奘和鉴真的经历中能学到做事坚持不懈,不怕艰苦,有坚强的毅力,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

5)根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个国家要善于学习外国先进的文化,这样才有利于国家的进步和发展;开放有利于发展,保守导致落后等。

故答案为:

1天竺;日本;六;是;是。

2)玄奘:贞观年间,西行天竺,是唐朝时中国同天竺交往的最杰出的使者。他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专心翻译佛经,还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这部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鉴真:东渡日本后,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的文化。他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方式:鉴真是向日本传播唐朝文化,玄奘是把天竺的文化带回唐朝。

3)唐朝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各国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唐朝统治者鼓励和支持与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唐朝对外交通比过去发达,给各国友好往来提供了条件。

4)做事坚持不懈,不怕艰苦,有坚强的毅力,不达目的不罢休等。

5)一个国家要善于学习外国先进的文化,这样才有利于国家的进步和发展;开放有利于发展,保守导致落后等。



www.ishijuan.cn 爱试卷为中小学老师学生提供免费的试卷下载关注”试卷家“微信公众号免费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