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6673】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相应位置)
1.(3分)毛泽东《沁园春•雪》中说:“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其中“宋祖”和“一代天骄”分别是( )
A.赵匡胤和铁木真 B.赵匡胤和忽必烈
C.赵构和铁木真 D.赵构和忽必烈
2.(3分)如图中的历史人物年少有大志,“思大有为于天下”.他一生征战,一统天下,建立了幅员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下列关于他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建立了元朝
②创立行省制
③灭亡南宋
④废除丞相.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①③
3.(3分)中国古代史上实现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
①秦朝 ②隋朝 ③唐朝 ④元朝。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3分)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成为正式的行政区,是在(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5.(3分)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 )
A.宣政院 B.枢密院 C.澎湖巡检司 D.御史台
6.(3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自产生以来,封建帝王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强化与完善。下列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汉武帝推行“推恩令”
②秦始皇推行郡县制
③唐太宗完善“三省六部制”
④忽必烈推行行省制
A.②①③④ B.③②①④ C.③①②④ D.④③②①
7.(3分)元朝商业繁荣,其中国际性商业大都市是( )
A.长安 B.泉州 C.大都 D.杭州
8.(3分)从根本上说元朝能统一中国并维持近百年的原因是( )
A.蒙古族善于骑射,军事力量强大
B.成吉思汗、忽必烈等君主善于谋略
C.重用“汉人”“汉法”,接受先进的社会经济意识形态
D.推行民族分化政策
9.(3分)元朝设立宣政院,标志着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 )
A.地方行政区域 B.边防驻军区域
C.外贸交易区域 D.民族自治区域
10.(3分)元朝统治者为维护对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将全国居民分等级的“四等人制”,按照这个制度,当时广东地区的汉族居民属于( )
A.第一等级 B.第二等级 C.第三等级 D.第四等级
11.(3分)元朝的大都是闻名世界的大都市,现在我们可以通过意大利旅行家( )的行纪,来了解当时大都的繁华景象。
A.利玛窦 B.马可•波罗 C.宋应星 D.南怀仁
12.(3分)图为我国古代的“瓦舍”,取“来时瓦舍,去时瓦解”之意。它的出现反映了( )
A.隋唐科举制发展 B.唐朝民族关系和谐
C.宋代市民文化丰富 D.明清工商业繁荣
13.(3分)元朝是我国古代戏剧发展的黄金时期,名家辈出,关汉卿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和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一起,被人们称作“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的代表作是( )
A.《窦娥冤》 B.《西厢记》 C.《牡丹亭》 D.《桃花扇》
14.(3分)元世祖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把南方的粮食运往大都.元朝海运的出发地是( )
A.刘家港 B.杭州 C.扬州 D.泉州
15.(3分)2006年5月20日,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经国务院批准烈日第一批国家级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一技艺发端于( )
A.毕昇 B.黄道婆 C.宋应星 D.吴承恩
16.(3分)假如时光倒流,你来到宋代江南某户人家作客,你不可能遇到( )
A.主人盛上占城稻米饭
B.主人家桌子上摆着瓷器茶水壶
C.主人告诉您有些商人用纸币做买卖
D.主人的儿子们正在谈论马可•波罗
17.(3分)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在北宋时候发明的是( )
A.造纸术和火药 B.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
C.火药和指南针 D.指南针和造纸术
18.(3分)“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北宋王安石的诗句,它隐含的科技发明是( )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19.(3分)宋元时期,泉州成为我国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主要原因是( )
①宋朝政治经济中心南移 ②泉州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先进 ③南方相对安定 ④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3分)“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马克思语)。这表明马克思认为( )
A.我国四大发明促进了社会的巨大进步
B.火药把骑士打败了
C.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
D.印刷术成了新教的工具
21.(3分)综观古代都城演变,宋都汴京与唐都长安相比,在城市布局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客观上反映了( )
①市民文化的逐渐兴起
②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日益频繁的对外交往
④学术思想的交流传播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2.(3分)宋代商业发达的根本原因( )
A.纸币的出现,使商品交换极为方便
B.背诵土地兼并剧烈,失去土地的农民以经商为生
C.宋朝历来重视商业
D.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为商业发展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商品
23.(3分)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支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①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
②战乱阻塞了陆上丝绸之路
③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交流进一步发展
④造船航海技术有较大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4.(3分)“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日,隐晦则观指南针”这种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
A.战国 B.隋唐 C.两宋 D.元朝
25.(3分)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的科技成就是( )
A.蔡伦改进造纸术 B.华佗制成“麻沸散”
C.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D.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二、综合题(26题12分,27题13分,共25分)
26.(12分)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北宋东京城内人口稠密,居民超过百万,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城里买卖和居住的地方已经分不清,随处可开设商店,小商贩也不限在特定的市区之内,城厢内外均可沿门叫卖,商品可以在白天、夜交易,三鼓以后还可夜市,通晓不绝。城内还有饮食街、马行街、衣料铺、药铺等。
材料二: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唐帝国,很快实现了唐太宗提出的“四夷自服”的目标。长安成为世界性城市,每天聚集数以千计的不同肤色和服饰的外国人。唐文化通过各国的使节、商人、僧侣、学者、留学生被传播到亚欧各地,而影响最深的则是东亚地区,形成了以唐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北宋东京怎样的经济景象?分析这一景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2)归纳材料一东京商业活动的特点。(不得照抄原文)
(3)材料一的经济景象对市民的娱乐生活有何影响?举一例说明。
(4)根据材料二分析唐文化圈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7.(13分)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年间)天下大捻(丰收),流散者咸(阳)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冬至于海,南及五岭,皆户外不闭,行旅不贵(携带)粮,取给于道路焉。
材料二:两宋期间,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农业都有发展,但南方的发展速度更快,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培育出新的手工行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些事实表明,中国古代经济已经发生了深远的变化。
材料三:马可•波罗是意大利著名的旅行家,他在元世祖在位时随同父亲和叔叔沿丝绸之路来到了中国,侨居中国17年后回到意大利,口授了《马可•波罗游记》一书,详细描述了元朝大都的繁华,盛赞中国物产丰富,向欧洲展现了一个富饶神奇的东方世界。
﹣﹣﹣﹣﹣摘自川教版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请回答
(1)材料二记载的是哪位皇帝在位时的情景?他在经济上采取什么措施才达到材料所述的“天下大捻”?唐代有那些先进的生产工具?
(2)请你举出一个两宋时我国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所说“中国古代经济已经发生了深远的变化”?
(3)材料三提到的《马可•波罗游记》一书,对当时的欧洲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4)根据以上材料和问题,归纳概括促进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第二单元测试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相应位置)
1.【解答】宋祖是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北宋,宋太祖指的是赵匡胤。1206年蒙古族杰出首领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答案:A。
2.【解答】图片人物是忽必烈。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大都,1276年,他灭掉了南宋的最后一支抵抗力量,统一了国家,为了对辽阔疆域进行管辖,忽必烈建立了行省制度,巩固了政权,因而①②③符合题意,废除丞相的是明太祖。
答案:A。
3.【解答】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581年杨坚建立隋朝,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朝灭亡南方的陈,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400多年的分裂局面。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建立元朝,1276年元朝灭亡南宋,结束长期分裂局,统一全国。①②④符合题意。
答案:B。
4.【解答】题干直接设问西藏成为我国正式行政区的时间,元朝疆域空前辽阔,元政府加强对西藏的管辖,使其成为元朝正式行政区。
答案:C。
5.【解答】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元朝时台湾就隶属中央政府管辖,当时台湾的名称是琉球。元朝进一步加强对台湾的管理,在台湾(琉球)设澎湖巡检司,以加强对那里的管辖,这是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设置机构进行管理,使台湾开始纳入中央政府的统治范围之内。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澎湖巡检司。
答案:C。
6.【解答】①汉武帝推行“推恩令”发生于西汉时期;②秦始皇推行郡县制发生于秦朝时期;④忽必烈推行行省制发生于元朝时期;③唐太宗完善“三省六部制”发生于唐朝。故正确的顺序是②①③④。
答案:A。
7.【解答】元朝都城大都商业繁荣,既是政治中心,又是国际性商业大都市。选项C符合题意。
答案:C。
8.【解答】蒙古族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面对先进的农耕文化,“征服者被征服”,只有接受先进社会经济意识才能够维护统治。从根本上说,重用“汉人”“汉法”,接受先进的社会经济意识形态是元朝能统一中国并维持近百年的原因。
答案:C。
9.【解答】在元朝的政治体系中,掌管西藏地区的军民各项事务的中央机构部门是宣政院。元朝设置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军政要务,宣政院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从此,西藏地区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答案:A。
10.【解答】元朝统治带有一些消极落后的因素,表现在蒙古贵族实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把各族人分为四等,由高至低依次是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以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按照这个制度,当时广东地区的汉族居民属于第四等级南人。
答案:D。
11.【解答】元朝商业繁荣,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元世祖时来华,他的《马可•波罗行纪》,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答案:B。
12.【解答】根据题干给出的“瓦舍”可知它的出现反映了宋代社会生活。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舍”。
答案:C。
13.【解答】依据题干信息“关汉卿的代表作”,结合所学知识:关汉卿是元朝著名的戏剧家,其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
答案:A。
14.【解答】根据所学可知,元朝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把南方的粮食从刘家港出发直接运往大都,此后粮食运输以海运为主。
答案:A。
15.【解答】元朝时,松江乌泥泾人黄道婆来到海南岛,跟黎族人民学会了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并加以推广,对我国古代古代棉纺织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答案:B。
16.【解答】题目是到宋代南方某户人家作客,可以吃到占城稻米饭,可以看到主人家桌子上摆着瓷器茶水壶,主人告诉您有些商人用纸币做买卖。但马可•波罗是元朝时来到中国的,所以宋代不可能谈论。
答案:D。
17.【解答】依据题干信息“四大发明”“北宋时候”,结合所学知识点:早在西汉早期,我国就已经发明了造纸术;在唐朝中期的书籍中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活字印刷术是北宋的毕昇发明的;北宋时期,人们制成了指南针。
答案:B。
18.【解答】唐朝时期已经发明火药,唐朝末年已经开始用于军事,宋元时期广泛应用于战争。题目中的“爆竹”即是火药的应用。
答案:C。
19.【解答】宋元时期泉州成为最大贸易港口的主要原因,备选项中①②③④均是原因,选项中D符合题意。
答案:D。
20.【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理解为马克思指出了中国的三大发明传到欧洲后,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表明我国四大发明促进了社会的巨大进步,所以A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A。
21.【解答】根据所学可知,宋代城市和唐代城市的区别主要在于打破了市坊的界限,出现了更多的商业区和娱乐场所。这些变化主要是由于商品经济发展造成的,同时也是为了适应市民阶层的生活需要。宋代由于与其他少数民族政权并立,传统的路上丝绸之路上的交往受到影响,排除③;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这一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反映,④颠倒了逻辑关系。因此①②符合题意。
答案:A。
22.【解答】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为商业发展提供了更丰富的商品,导致了工商业发展和城市经济繁荣。
答案:D。
23.【解答】②战乱阻塞了陆上丝绸之路不能说明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据此可排除ABD三个选项。宋元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中国的航海家除了使用指南针外,也初步学会了潮汛、信风、气象的规律。宋代的海路形成了多条航线,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答案:C。
24.【解答】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指南针一经发明,很快就运用到航海上,所以有“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的说法。
答案:C。
25.【解答】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北宋庆历年间中国的毕昇发明的泥活字标志活字印刷术的诞生。胶泥活字印刷技术,即在胶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火烧硬后,便成活字。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活字印刷术的人,是印刷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比德国J•谷登堡活字印术早约400年。
答案:D。
二、综合题(26题12分,27题13分,共25分)
26.【解答】(1)由材料一可知,北宋东京城市经济繁荣,晚间生活丰富多彩,商业活动频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景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或生产力的发展。
(2)由材料一“北宋东京城内人口稠密,居民超过百万,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城里买卖和居住的地方已经分不清,随处可开设商店,小商贩也不限在特定的市区之内,城厢内外均可沿门叫卖,商品可以在白天、夜交易,三鼓以后还可夜市,通晓不绝。城内还有饮食街、马行街、衣料铺、药铺等。”可知,东京商业活动的特点是住宅区和商业区没有明显区分;商业活动没有时间限制或出现了夜市、晓市;出现了专门的街市。
(3)根据已学知识可知,北宋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的发达与商业的繁荣娱乐活动;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市民娱乐生活的发展,如出现了专门的娱乐场所“瓦子”或有耍杂技、踢球、武术表演等活动的地方。
(4)由材料二“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唐帝国,很快实现了唐太宗提出的‘四夷自服’的目标。…唐文化通过各国的使节、商人、僧侣、学者、留学生被传播到亚欧各地,而影响最深的则是东亚地区,形成了以唐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可知,唐文化圈形成的原因是唐朝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对东亚地区产生深刻影响。
故答案为:
(1)景象:商业繁荣或经济繁荣。原因: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或生产力的发展。
(2)特点:①住宅区和商业区没有明显区分。②商业活动没有时间限制或出现了夜市、晓市。③出现了专门的街市。
(3)影响: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市民娱乐生活的发展,如出现了专门的娱乐场所“瓦子”或有耍杂技、踢球、武术表演等活动的地方。
(4)原因:唐朝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对东亚地区产生深刻影响。
27.【解答】(1)由材料“贞观年间”可知,材料记载的是唐太宗在位时的情景。唐太宗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他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即材料中所说的“天下大捻”;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造了曲辕犁,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曲辕犁和筒车的发明和使用,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据所学知,宋朝时江南农业生产发展较快,占城稻在江南地区推广种植,太湖流域的苏州和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两宋时期,江南经济的持续发展,使“中国古代经济已经发生了深远的变化”即中国的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
(3)马可•波罗是意大利著名的旅行家,他在元世祖在位时随同父亲和叔叔沿丝绸之路来到了中国,侨居中国17年后回到意大利,口授了《马可•波罗游记》一书,详细描述了元朝大都的繁华,盛赞中国物产丰富,向欧洲展现了一个富饶神奇的东方世界;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世界的极大向往。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统治阶级注意调整统治政策,如减免苛捐杂税,休养生息推行有利于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农作物新品种引进并推广种植;重视水利的兴修;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故答案为:
(1)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曲辕犁;筒车。
(2)占城稻在江南地区推广种植,太湖流域的苏州和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
(3)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世界的极大向往。
(4)因素: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统治者重视农业发展;农作物新品种引进并推广种植;重视水利的兴修;广大老大人民的辛勤劳动。
www.ishijuan.cn 爱试卷为中小学老师学生提供免费的试卷下载关注”试卷家“微信公众号免费下载试卷
- 1【344504】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 2【344503】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 3【344502】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 4【344501】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期中测试题
- 5【344500】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期末测试题
- 6【344499】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第一单元测试题
- 7【344498】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第三单元测试题
- 8【344497】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第二单元测试题
- 9【344496】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
- 10【344494】第二学期期末测试卷
- 11【344495】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
- 12【344493】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
- 13【344492】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
- 14【344491】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1)
- 15【344490】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期中测试题
- 16【344489】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卷
- 17【344488】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卷(1)
- 18【344487】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期末测试题
- 19【344486】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
- 20【344485】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一单元测试题
- 【344484】第四单元达标测试卷
- 【344483】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四单元测试题
- 【344482】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
- 【344481】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1)
- 【344480】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测试题
- 【344479】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
- 【344478】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二单元测试题
- 【336680】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 【336679】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 【336678】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 【336677】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期中测试题
- 【336676】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期末测试题
- 【336675】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第一单元测试题
- 【336674】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第三单元测试题
- 【336673】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第二单元测试题
- 【336672】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
- 【336671】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
- 【336670】第二学期期末测试卷
- 【336669】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
- 【336668】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