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6678】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
1.右图中所展现的这次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初步建立。这次会议是( )
A.1945年中国七大 B.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
C. 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 D.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一个国家的全部法律中具有最高的和最大的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的作用的文件是 ( )
A.《中华民国约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通则》
3.1950年,当战火的硝烟燃烧到鸭绿江边时,中国派出一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部队,这支部队是 ( )
4.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是 ( )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西藏和平解放
5.他乡埋忠骨,悲壮留青史。3月29日第五批在韩志愿军遗骸上午回国。下列事实与这场战争没有直接联系的是( )
A.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B.西藏和平解放C.上甘岭战役D.《朝鲜停战协定》的签订
6.下列对解放区土地改革过程中现象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地主在嚎啕大哭B.农民在为给地主交租发愁C.很多青年农民在排队当兵D.政府干部在找中农做工作,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
7.就在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启动不久,朝鲜战争的硝烟弥漫到中国东北边境……由此可见,新生的人民政权巩固和发展面临的新挑战是( )
A.人民海军和空军实力薄弱 B.工业尤其重工业生产落后C.缺乏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 D.蒋介石积极筹备反攻大陆
8.如果要拍摄一部新中国成立后与敌人浴血奋战的战斗英雄的影片,以下最合适的素材是( )
A.北京菜市口,谭嗣同慷慨赴刑场B.紫竹林租界,义和团抗击侵略军C.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D.上甘岭战役,黄继光舍身堵枪眼
9.下列两幅图片反映的事件是( )
A.农民踊跃参军参战B.解放区的土地改革C.三大战役D.解放全中国
10.小明在自主学习时收集了下列图片,符合这些图片主题的是( )
A.新中国经济的发展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C.三大改造的实行D.新生政权的巩固
11.《走进新时代》这首歌中唱道:“…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该歌词中的“当家作主站起来”强调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B.《共同纲领》颁布的历史意义C.抗美援朝胜利的历史意义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意义
12.郭沫若《咏邱少云烈士》中写道:“援朝抗美弟兄多,烈士少云事可歌。邻国金星留纪念,英雄肝胆照山河。”邱少云的事迹留给我们的深刻体会和感悟是( )
A.见义男为B.助人为乐C.遵守纪律D.拾金不昧
13.1952年底,某广播站以“你幸福吗?”为题征询广大农民的感受,他们普遍给予肯定的答复。这时期中国农民的幸福感主要来自( )
A.分到了梦寐以求的土地B.参加了开国大典C.参加了解放战争D.参加了抗日战争
14.如图是农民在土地确权工作中获得的新的权利,它开启了新一轮农村土地改革的“闸门”,而60多年前的土地改革,使土地所有权发生的变化是( )
A.土地国有为地主所有 B.土地国有为农民所有C.农民所有为国家所有D.地主所有为农民所有
15.1953年是中国经济史上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时起,中国人熟悉了一个经济术语:“五年计划”。以下属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③武汉长江大桥建成④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16.为了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1954年9月,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最大的成果是( )
A.通过了《共同纲领》 B.确立了土地改革的路线
C.公布了“一五”计划 D.通过了《中华人共和国宪法》
17.1956年对中国人民来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这一年,新中国取得的主要成就有( )①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②三大改造基本完成③中共“八大”胜利召开④“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
A.①②B.②③C.①④D. ③④
18.如图是小明在复习时绘制的时间轴,梳理出了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的基本脉络。其中,全面大规模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开始的标志事件是( )
A.开国大典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C.中共八大的召开D.三大改造的完成
19.“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是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其中“不折腾”是吸取了建国以来历史事件的教训。其中不应该包括( )
A.农业合作化运动B.“大跃进”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文化大革命”
20.如图壁画出现于( )
A.“文化大革命”期间B.“大跃进”运动期间C.土地改革期间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期间
|
21.国家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是 ( )
A.多种经营模式 B.统一没收,归国家所有
C.合作社的形式 D.公私合营
22.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成就最大的是( )
A.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B.工业和农业C.轻工业和交通运输业D.农业和商业
23.“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空前劫难,对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右倾错误长期存在的结果B.民主法制不健全C.毛泽东对形势错误的认识与判断D.林彪、江青等野心家的推波助澜
24.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叙述中属于观点表述的是( )
A.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B.1966年中国正式组建导弹部队C. 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D.文化大革命是一场浩劫
25.美国一些青年人,乐意佩戴“雷锋”字样的标记组成救护队,扶老携幼过马路。在荷兰有“牛仔雷锋”,在法国有“老年雷锋”。在巴西有人设立“雷锋奖学金”。在日本有人建立了“雷锋卡”、“雷锋奖金”。这些现象表明( )
A.雷锋为很多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B.雷锋精神消除了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隔阂C.雷锋与许多国际友人建立了友好关系D.雷锋精神具有强大生命力
26.下表中两种所有制经济百分比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的比较
项目 |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
私有制经济 |
国民收入 |
92.9% |
7.1% |
工业总产值 |
100% |
— |
商品零售额 |
95.8% |
4.2% |
A.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
27.1959—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经济发生严重困难。为克服困难局面,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下面的内容不属于八字方针的是 ( )
A.调整 B.巩固 C.整顿 D.提高
28.有资料表明,十年“文革”时期国民收入损失了5000亿元,这超过了新中国成立后30年全国固定资产的总和。这反映出“文化大革命”的一个严重后果是 ( )
A.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 B.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
C.各级政府机构瘫痪 D.科学文化教育事业遭到摧残
29.北京同仁堂创建于清朝康熙八年,新中国成立后,它作为首批公私合营的示范企业应属于( )
A.农业 B.手工业 C.商业 D.资本主义工商业
30.辛亥革命从政治上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那么从经济上废除两千多年封建土地制度的是 ( )
A.土地改革 B.抗美援朝 C.三大改造 D.人民公社化运动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31.材料: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于党内“左”倾思想的泛滥,“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起来。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国民经济遭到巨大损失,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周恩来等领导人坚持党和国家的日常工作,使得国家仍然取得了一些成就。小历同学认为,武汉长江大桥就是在这个时期建成的。(1)根据材料指出,“文化大革命”爆发的原因是什么?(2分)(2)小历同学的说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4分)
三、 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4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于1949年通过,它规定:新中国的名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材料二:它制定于1954年,它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
材料三:这是一个特殊的历史年代!在这个轰轰烈烈的年代里,个人崇拜盛行,反革命猖狂;人性被扭曲,肉体遭到损伤,民主与法制被公然地践踏,社会动荡……这是疯狂的十年,混乱的十年。这是让人痛心疾首的十年,让人不堪回首的十年……
(1)材料一中的“它”是指什么文献?它起了什么作用?(4分)
(2)材料二中的“它”是指什么文献?它是一部什么性质的文献?(4分)
(3)材料三中这个特殊的历史年代是指什么时期?列举一例说明这一时期“民主和法制被公然践踏”?(4分)
33.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人的中国梦,历经艰辛与坎坷,却从未停止。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如图一)
材料二:图二
材料三:
[来源:学科网]
图三: “一五”计划成就示意图
(1)根据图一,该事件发生的时间是?新中国成立对中国而言,有何意义?(5分)
(2) 材料二图片内容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巩固政权而开展了哪两大运动?(4分)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一五”计划期间主要重工业部门分布在哪里?试举两例说明。(3分)
四、 论述题(共1题,共10分)
材料:1956年9月党的八大召开到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前夕,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前进的十年。在这十年的时间里,从全面整党整社到第一个五年计划胜利完成,从大规模的整党整风到“反右”斗争扩大化,从遍及城乡的“大跃进”到声势浩大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几乎历史的每一页都是探索与失误并存,成就与挫折同在。即使困难如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仍以高昂的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取得了钢铁、石油、新兴工业、铁路建设等等伟大成就,建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摘自网络
(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们党曾错误地发动了哪些运动?(2分)
(2)根据材料,围绕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8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案 |
D |
C |
D |
D |
B |
B |
C |
D |
B |
D |
题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答案 |
A |
C |
A |
D |
B |
D |
B |
C[ |
A |
B |
题号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答案 |
C |
A |
A |
D |
D |
B |
C |
B |
D |
A |
二、辨析题(6分)
31、(1)由于党内“左”倾思想的泛滥。(2分)
(2)不正确。(1分)武汉长江大桥是“一五”计划的成就,“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3分)
三、材料解析题(24分)
32、(1)《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4分)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4分)
(3)“文化大革命”时期;刘少奇案。(4分)
33、(1)1949年10月1日。(1分)
意义: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任两点,得4分。)
(2)抗美援朝;土地改革。(4分)
(3)中国东北地区;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长。(3分)
34、(1)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2分)
(2)观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论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但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致使我国的国民经济遭受严重困难。但中国人民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高昂的热情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和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都是这个时期建设起来的。交通方便,修建了兰新、兰青等铁路。水利建设也取得很大成就。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8分)
www.ishijuan.cn 爱试卷为中小学老师学生提供免费的试卷下载关注”试卷家“微信公众号免费下载试卷
- 1【344504】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 2【344503】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 3【344502】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 4【344501】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期中测试题
- 5【344500】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期末测试题
- 6【344499】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第一单元测试题
- 7【344498】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第三单元测试题
- 8【344497】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第二单元测试题
- 9【344496】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
- 10【344494】第二学期期末测试卷
- 11【344495】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
- 12【344493】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
- 13【344492】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
- 14【344491】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1)
- 15【344490】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期中测试题
- 16【344489】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卷
- 17【344488】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卷(1)
- 18【344487】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期末测试题
- 19【344486】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
- 20【344485】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一单元测试题
- 【344484】第四单元达标测试卷
- 【344483】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四单元测试题
- 【344482】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
- 【344481】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1)
- 【344480】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测试题
- 【344479】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
- 【344478】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二单元测试题
- 【336680】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 【336679】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 【336678】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 【336677】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期中测试题
- 【336676】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期末测试题
- 【336675】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第一单元测试题
- 【336674】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第三单元测试题
- 【336673】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第二单元测试题
- 【336672】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
- 【336671】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
- 【336670】第二学期期末测试卷
- 【336669】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
- 【336668】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