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五年级 > 语文试卷

【335649】浙江省2024五年级语文下册_第4单元_综合素质达标新人教版

时间:2025-02-23 17:28:27 作者: 字数:13588字
简介:

单元综合素质达标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

题 号

总 分

得 分





积累与运用(32)

1.【衢州市柯城区期末】将下面的古诗抄写在横格中,要求书写正确美观。

(5)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2.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7)

(1)为了祖国,他们带着对亲人的无限juàn liàn(    )bēn fù(    )祖国的 边疆。那里的条件虽然艰苦,却是duàn liàn(    )人、培养人的wò tǔ

(    )

(2)哥哥光荣参军,穿上了zhǎn xīn(    )的军装,全家人都高兴地为他qìnɡ zhù(    ),一向严肃的父亲脸上也露出了cí xiáng(    )的笑容。

3.【杭州市拱墅区期末】看下图,根据要求填空。(6)

 <a href="/tags/300/" title="素质" class="c1" target="_blank">素质</a> <a href="/tags/279/" title="综合" class="c1" target="_blank">综合</a> <a href="/tags/1/" title="单元" class="c1" target="_blank">单元</a> <a href="/tags/1007/" title="浙江省" class="c1" target="_blank">浙江省</a> <a href="/tags/468/" title="语文" class="c1" target="_blank">语文</a> <a href="/tags/1185/" title="浙江" class="c1" target="_blank">浙江</a>

吓人”的“吓”的读音是________。课文《清贫》中敌人对方志敏“威吓地吼道”,其中“威吓”的“吓”应读________,它的意思应是字典中的第______种解释(填序号)

4.选择正确的选项。(10)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马(ɡé) (rèn) (chóu)

B.手(zhuó) (chú) 满衣(shɑnɡ)

C.汗(ɡuà) (pí) (běnɡ)

D(fú) (qǐ) 深山(wū)

(2)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字,最恰当的一项是(  )

看着爷爷日渐______老,我心中不禁感到一丝悲______,但想想余下的日子我会陪他走过,我又由______地感到庆幸。

A.衰 哀 衷      B.哀 衰 衷     C.哀 衷 衰

(3)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西出阳关无故人        故人西辞黄鹤楼

B王师北定中原日        南望王师又一年

C.遗民泪胡尘里        孤帆远影碧空

D.不破楼兰终不        青春作伴好

(4)【衢州市柯城区改编】下列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个护士的技术真是高超,他给小孩子扎针,可以说是一针见血

B.看着壮观的升旗仪式,我情不自禁地感叹道:“我们的祖国真伟大啊!”

C.看着眼前这位老人,听着他的英雄事迹,我不禁对他肃然起敬

D.病人一声不吭,似乎在等待着医生的宣判。

(5)结合课文,沃克医生双手颤抖的原因是(  )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

A.他害怕这位陌生人会伤害他。       

B.病人的伤势太重,手术没把握。

C.病人拒绝用麻醉剂,他担心病人受不了。       

D.沃克医生一向从容镇定。

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4)

(1)【杭州市余杭区期末】下面的句子写出了人物与平时不同的表现,体会它的表 达效果,照样子写句子。(2)

【例】妈妈平时下班回家见到我总是很高兴,不知为什么,妈妈今天一脸阴 沉,看起来心事重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宁波市镇海区期末】读下面的句子,先选择一种情景打“√”,再照样子写一 写。(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或者神态)(2)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

着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38)

()对比阅读。(10)

从军行 凉州词

青海长云暗雪山, 黄河远上白云间,

孤城遥望玉门关。 一片孤城万仞山。

黄沙百战穿金甲, 羌笛何须怨杨柳,

不破楼兰终不还。 春风不度玉门关。     

6.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诗人所写,《从军行》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凉 州词》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2)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6)

(1)题材上,这两首诗都属于________________诗,诗中都提到的一个著名的边塞 要地是________________(2)

(2)感情上,《从军行》抒发了边关将士们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其中“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能体现出这种感情;《凉州词》则流露出 将士们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能体现出这种感情。(4)

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

A.“黄沙百战穿金甲”中的“百战”说明战事频繁,“穿金甲”表明战况激烈,战 斗艰苦。

B.《凉州词》的前两句描写了“黄河”“白云”“孤城”“万仞山”四种景物,展现 出边塞景象的壮阔。

C.这两首诗都通过景物描写勾勒出边塞的荒凉,从侧面反映出将士们戍边生 活的孤寂,都具有消极意义。

()【杭州市拱墅区期末】课内阅读。(9)

秘书走了进来。

主席,志愿军司令部来电请示中央军委,是否将岸英的遗骨运回国内。”秘书凑近毛主席,轻声说,“朝鲜方面向主席表示慰问,说岸英同志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的,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请求把岸英安葬在朝鲜。”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毛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9.节选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2)

A.彭总司令请示毛主席将岸英的遗骨运回国。

B.朝鲜方面请求把岸英的遗骨安葬在朝鲜。

C.毛主席强忍悲痛同意将岸英的遗骨安葬在朝鲜。

D.毛主席强忍悲痛同意将岸英的遗骨运回国。

10.下面句子中画波浪线的部分采用了哪种描写人物的方法?(  )(2)

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A.神态描写   B.心理描写   C.语言描写   D.动作描写

11.读选文中画横线的语句,体会毛主席当时的内心活动,下列哪一项描述最不 贴切?(  )(2)

A.对爱子的无比思念   

B.对是否将岸英的遗骨葬在朝鲜犹豫不决

C.因失去爱子而无比悲痛   

D.因不能见到岸英的遗骨而感到不舍和遗憾

12.选文第3自然段中写道“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这种念头”是什么?由“他 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可以体会到毛主席怎样的内心活动?(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嘉兴市南湖区期末】课外阅读。(19)

最后的时刻

那是一个非常晴朗的日子。守在牢门边的人们清楚地看见,一辆卡车和一辆吉普车急速地向渣滓(zǐ)洞开来。特务说是要把江姐和另一批同志转移到别的地方去。

这时,江姐正伏在桌上草拟一个学习讨论提纲。听见喊她的名字,江姐不慌不忙地把未写完的学习讨论提纲塞在另一个同志的床铺下面,随即跳下床来,拿起梳子对着墙上的那面破镜子,像平常一样地梳着她的黑发。

同牢房的人听说江姐要转移,心里很难过,都跑过去围着江姐。这些同志一看到她那淡然的表情,顿时产生了一种不祥的预感。有些同志连忙给江姐收拾行李。

江姐梳好头发,从枕头下面取出她那件洗得干干净净的、被捕时穿的那身旗袍,脱下身上打着“×”号的囚服。

蓝色的旗袍外面套着一件玫瑰色的短毛线衣。江姐习惯性地用手拍了拍身上的灰尘,再理一理旗袍上的折痕,然后弯着身子擦去皮鞋上的泥污。她又在镜子前照了照,在室内试着走了几步,像是要去参加什么隆重的典礼似的。

特务在门外不停地催促着。

⑦“江姐,你换洗的衣服……”一个女同志把江姐的衣服、毛巾、牙刷收拾在一个小布包里,递了过来。江姐轻轻地接过布包,看了一眼,又递给那位女同志。“留给大家用吧。看见这些东西,就和看见我一样。”包落在地上。同牢房的人忍不住悲伤,都哭了起来。

这时,从走廊里传来了一阵脚步声。成群的男同志,戴着手铐,从牢房里从容地走了出来,一路上和每一间牢房里伸出来的手紧握着告别。

江姐抬起头来,像对自己,也像对着大家说:“要勇敢一些!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考验的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

江姐说完以后,就大步向牢门走去。她走到门口又停了下来,回头向室内看了一眼。熟悉的八张双层铺,一张小条桌,墙上的破镜子……

⑪“同志们,永别了!”

⑫“江姐!江——”人们红肿着双眼,像猛地醒过来似的,忽然扑向牢门。

江姐和许多男同志一起挺立在囚车上面,像是去迎接一场战斗,像是去迎接即将到来的黎明。看,他们的脸上充满了胜利的喜悦,洋溢着圣洁的光辉……(有删改)

13.文章被“∥”分成了三个部分,请梳理每个部分的内容,完成下面的示意图。 (6)

 <a href="/tags/300/" title="素质" class="c1" target="_blank">素质</a> <a href="/tags/279/" title="综合" class="c1" target="_blank">综合</a> <a href="/tags/1/" title="单元" class="c1" target="_blank">单元</a> <a href="/tags/1007/" title="浙江省" class="c1" target="_blank">浙江省</a> <a href="/tags/468/" title="语文" class="c1" target="_blank">语文</a> <a href="/tags/1185/" title="浙江" class="c1" target="_blank">浙江</a>

14.标题“最后的时刻”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是从哪些句

子中体会到的?请用“____”画出至少两处。(6)

15.第②段画波浪线的句子通过对江姐的____________进行描写,表现出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16.读第⑤段,想一想,江姐当时心里会想些什么?请你写下来。(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习作(30)

17.在生活中,别人什么样的神态让你印象深刻?请通过具体事例表现出来,注 意运用本单元学到的描写方法,题目自拟










单元综合素质达标

一、1.书写略。

2(1)眷恋 奔赴 锻炼 沃土

(2)崭新 庆祝 慈祥

3xià  ①

4(1)A (2)A (3)C

(4)A (5)C

5(1)示例:平时吃晚饭的时候,小强总是兴致勃勃地向家人描述学校里发生的 事,可是今天他却一声不吭,只顾着低头吃饭。

(2)示例:  

看着多年未见的老同学拉着行李箱从不远处走来,我不禁热泪盈眶,顾不 得别人好奇的目光,飞快地冲了过去,紧紧地抱住了她。

二、()6.王昌龄 王之涣

7(1)边塞 玉门关

(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8C

()9.C

10D

11B

12.“这种念头”是指将毛岸英的遗体运回国安葬。可以体会到毛主席作为父亲虽 然想将儿子的遗体运回国,但是作为国家的领袖,又让他觉得不能搞特殊。

()13.①整理着装 ②鼓励室友 ③从容赴死

14.江姐牺牲前的短暂时刻 同牢房的人听说江姐要转移……产生了一种不祥的 预感。江姐和许多男同志一起挺立在囚车上面,像是去迎接一场战斗,像是 去迎接即将到来的黎明。

15.动作 从容不迫、不惧死亡的英雄气概

16.示例:这是我最后一次梳妆打扮了,我要打扮得风风光光、体体面面。人总 是要死的,为正义、光明而死,我死而无憾。

三、17.思路点拨:要求描写自己印象深刻的某个人的神态,可联系生活实际筛选 素材。描写具体事例时,要写清前因后果。

例文略。


www.ishijuan.cn 爱试卷为中小学老师学生提供免费的试卷下载关注”试卷家“微信公众号免费下载试卷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