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7510】10.4 列程组解应用题(2)
10.4.2
列程组解应用题
一、导入激学
|
甲 |
乙 |
速度/千米/小时 |
x |
x +15 |
时间/小时 |
5 |
6.5 |
路程/千米 |
y |
y +30 |
你能根据表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吗?
二、导标引学
【学习目标】
1、能够找出应用题中的等量关系,并能依据题意设未知数,列方程组。
2、为了让学生可以更直观的找出等量关系,让学生慢慢学会列表。
3、通过列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依据等量关系列方程组。
三、学习过程
(一)导预疑学
1、阅读课本,解答下列问题:
(1)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是 ; 。
(2)设2009年4月份民航国内航线运送旅客x万人,国际航线运送旅客y万人,列表:
|
2009年4月份 |
2010年4月份 |
国内航线运送人数/万人 |
x |
|
国际航线运送人数/万人 |
y |
|
合计/万人 |
1894 |
2160 |
(3)对例3作完整解答
2、预学检测:
某厂生产甲、乙两种型号的产品,生产一个甲种产品需时间8s、铜8g;生产一个乙种产品需时间6s、铜16g。如果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共用时1h,共用铜6.4kg,那么甲、乙两种产品各生产多少个?(在练习本上列表, 以小组为单位在相应版面上展示。用分数评价)
3、预学评价质疑:(小组交流在找等量关系及列表中的疑问)
(二)导问互学
问题:在列表中怎么体现等量关系和已知量、未知量。(行和列)
小组自主交流展示。
(三)导根典学
阅读课本,解答下列问题(自己列表体会)
(1)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是 ; 。
解:
(四)导标达学
1、运输两批救灾物资,第一批360t,用6节火车车皮和15辆汽车正好装完;第二批440t,用8节火车车皮和10辆汽车正好装完。每节火车车皮和每辆汽车平均各能装多少物资(单位:t)?
2、甲、乙两粮仓,甲运进14t粮食,乙运出10t粮食后,两个粮仓数量相等;甲运出8t,乙运进18t后,乙是甲的6倍.问甲、乙粮仓原来各有多少?
四、导法慧学
1、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先要找到题目的( )。
2、为使题目更直观,可以借助( )分析题意。
10.4.3 列程组解应用题
一、导入激学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题我们已经能够完美解答,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题你能找到等量关系列出吗?
二、导标引学
【学习目标】
1.学会利用三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列方程组解应用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依据等量关系列三元一次方程组。
三、学习过程
(一)导预疑学
1、自主学习,解答下列问题:
提示:本题的等量关系有
(学生完成解题)
解:设这个三位数的个位数字是x,十位数字是y,百位数字是z,根据题意得
2、预学检测:
甲、乙、丙三数之和为26,甲数比乙数大1,甲数的2倍与丙数的和比乙数大18,
求甲、乙、丙三个数.
3、预学评价质疑:
(二)导问互学
问题:怎么根据题意迅速找到三个等量关系并设出三个未知量列出方程组。
(小组自主交流总结展示)
(三)导根典学
例6.阅读课本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本题中的等量关系是
解:
(四)导标达学
1、足球比赛的规则是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已知某足球队在22轮比赛之后的积分为47分,且胜的场次比负的场次的4倍还多2场,问这支球队胜,平,负各多少场.
2、小明是一个昆虫爱好者,一天,他捕捉了蜘蛛、蜻蜓、蝉一共18只,他仔细观察后发现,蜘蛛有8条腿,蜻蜓有6条腿和2对翅膀,蝉有6条腿和1对翅膀,他数了数,他们一共有118条腿和20对翅膀,你能确定小明捕捉了多少只蜘蛛,多少只蜻蜓,多少只蝉吗?
四、导法慧学
列三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步骤:
1、找出题目中( ),设出( )。
2、根据等量关系列出( ),解出方程。
www.ishijuan.cn 爱试卷为中小学老师学生提供免费的试卷下载关注”试卷家“微信公众号免费下载试卷
- 1【354787】初一期末试卷一
- 2【354786】初一期末试卷五
- 3【354785】初一期末试卷四
- 4【354784】初一期末试卷三
- 5【354783】初一期末试卷二
- 6【350123】第6章 知识点梳理
- 7【350122】第5章 知识点梳理
- 8【350121】第4章 知识点梳理
- 9【350120】第3章 知识点梳理
- 10【350119】第2章 知识点梳理
- 11【350118】第1章 知识点梳理
- 12【350117】6.2 方差
- 13【350116】6.1.3 众数
- 14【350115】6.1.2 中位数
- 15【350114】6.1.1 第2课时 加权平均数
- 16【350112】5.3 图形变换的简单应用
- 17【350113】6.1.1 第1课时 平均数
- 18【350111】5.2 旋转
- 19【350110】5.1.2 轴对称变换
- 20【350109】5.1.1 轴对称图形
- 【350108】4.6 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
- 【350107】4.5 第2课时 垂线段与点到直线的距离
- 【350106】4.5 第1课时 垂线
- 【350105】4.4 第2课时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3
- 【350104】4.4 第1课时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
- 【350103】4.3 平行线的性质
- 【350102】4.2 平移
- 【350101】4.1.2 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 【350100】4.1.1 相交与平行
- 【350099】3.3 第2课时 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 【350098】3.3 第1课时 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 【350097】3.2 第2课时 提多项式公因式
- 【350096】3.2 第1课时 提单项式公因式
- 【350095】3.1 多项式的因式分解
- 【350094】2.2.3 运用乘法公式进行计算
- 【350093】2.2.2 第2课时 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计算
- 【350092】2.2.2 第1课时 完全平方公式
- 【350091】2.2.1 平方差公式
- 【350090】2.1.4 第2课时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 【350089】2.1.4 第1课时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