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7508】10.3 三元一次方程组
10.3三元一次方程组
一、导入激学
在寿光市举行的足球联赛中,我校的足球队再次夺冠。在12场比赛中,平和负的场数之和等于胜的场数,共积21分。比赛的记分规则为: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求出我校足球队在这届联赛中胜、平、负各几场吗?学习了本节的内容,你就能轻而易举的解决这个问题。
二、导标引学
学习目标:
1、了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
2、会用代入法、加减法解三元一次方程组
3、掌握根据三元一次方程组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解法进行求解
学习重难点:
重点:会用代入法、加减法解三元一次方程组
难点:根据方程组的特点,选择消哪个元,用哪种方法消元.
三、学习过程
(一)导预疑学
请你利用8分钟,阅读课本,自己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讨论后找出疑难问题。
1.预学核心问题
(1)列方程组的关键是什么?这几个未知量之间有几个数量关系?你能列出几个方程?
观察交流:将你得到的三个方程联立得到方程组,观察这个方程组有什么特点?
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
(2)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什么?怎样将三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二元一次方程组呢?
(3)怎样解这个三元一次方程组?
2.预学检测
请把导入激学中的问题列出方程组,并试着求出这个方程组的解,进而解决问题。
3.预学评价质疑
通过预学,你还有什么疑问没有解决呢?请把它们写下来小组交流。
(二)导问互学
问题一:从小组提出的问题中概括出来的核心问题是:
师生设计的活动是:
问题二:探究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代入法
活动1: 解方程组
想一想:
(1)什么特点的二元一次方程组适合用代入法解?
(2)方程y+2z=5可以变形成用其他未知数表示y的形式:y=
(3)如何通过代入把三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二元一次方程组?
活动2:归纳总结
代入法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通过把一个方程变形成 的形式,代入其他的两个方程,消去一个未知数,转化为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问题三:探究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加减法
活动1: 解方程组:
试一试:1、如何利用加减的方法消去未知数z呢?
(1)+(2),得 (4)
(1)×2+(3),得 (5)
2、将(4)和(5)组成方程组,你会解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吗?
3、如何求得未知数z的解呢?
所以,方程组的解是
活动2:
思路总结: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通过“代入”或“加减”进行 ,把 转化为 ,使解三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解 ,进而再转化为解 。
(三)导根典学
解
方程组
(
1)
(2)
知识之根探索:(1)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 ,消元的方法有 和 (2)在消元过程中,消哪个"元”,用什么法消都可以.但如果选择合适,.可以提高计算的效率.(3)如果已有某个"元"的表达式,用 消元,否则常用加减消元.(4)用加减消元时,先消 (注意区分性质符号和运算符号),否则先把某个元的系数的绝对值变得相等.
(四)导标达学
目标1:
你能说出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和解法吗?
目
标2:解方程组
(1) (2)
提示:根据方程组系数的特点,可以灵活地进行消元。
目
标3:
已知 是方程组 的解,求a,b,c的值
综合提升(选做)
已知对于代数式ax2+bx+c,当x=-1时,其值为4,当x=1时,其值为8,x=2时,其值为25。则当x=3时,其值为
四、导法慧学
1.将所学知识纳入知识体系.
2.本节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是怎样的?据此请总结此类问题的解题思路.
3.还有没有更好的解法?你还有疑问吗?
www.ishijuan.cn 爱试卷为中小学老师学生提供免费的试卷下载关注”试卷家“微信公众号免费下载试卷
- 1【354787】初一期末试卷一
- 2【354786】初一期末试卷五
- 3【354785】初一期末试卷四
- 4【354784】初一期末试卷三
- 5【354783】初一期末试卷二
- 6【350123】第6章 知识点梳理
- 7【350122】第5章 知识点梳理
- 8【350121】第4章 知识点梳理
- 9【350120】第3章 知识点梳理
- 10【350119】第2章 知识点梳理
- 11【350118】第1章 知识点梳理
- 12【350117】6.2 方差
- 13【350116】6.1.3 众数
- 14【350115】6.1.2 中位数
- 15【350114】6.1.1 第2课时 加权平均数
- 16【350112】5.3 图形变换的简单应用
- 17【350113】6.1.1 第1课时 平均数
- 18【350111】5.2 旋转
- 19【350110】5.1.2 轴对称变换
- 20【350109】5.1.1 轴对称图形
- 【350108】4.6 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
- 【350107】4.5 第2课时 垂线段与点到直线的距离
- 【350106】4.5 第1课时 垂线
- 【350105】4.4 第2课时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3
- 【350104】4.4 第1课时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
- 【350103】4.3 平行线的性质
- 【350102】4.2 平移
- 【350101】4.1.2 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 【350100】4.1.1 相交与平行
- 【350099】3.3 第2课时 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 【350098】3.3 第1课时 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 【350097】3.2 第2课时 提多项式公因式
- 【350096】3.2 第1课时 提单项式公因式
- 【350095】3.1 多项式的因式分解
- 【350094】2.2.3 运用乘法公式进行计算
- 【350093】2.2.2 第2课时 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计算
- 【350092】2.2.2 第1课时 完全平方公式
- 【350091】2.2.1 平方差公式
- 【350090】2.1.4 第2课时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 【350089】2.1.4 第1课时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