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7504】9.4 平行线的判定
9.4
平行线的判定
一、导入激学
同学们,我们在9.2节,曾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的方法,那么,如果同位角相等,两直线是否平行呢?让我们一起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导标引学
学习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2、经历探究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的过程,掌握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领悟归纳和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学习重难点:
重点:探索并掌握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
难点: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的应用。
三、学习过程
(一)导预疑学
请同学们利用10分钟,交流课本,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预学核心问题
(1)在上图中,∠1=∠2,直线a与直线b平行吗?为什么?
(2)在上图中,∠1=∠3,直线a与直线b平行吗?为什么?
(3)在上图中,∠1与∠4互补,直线a与直线b平行吗?为什么?
于是我们得到判定直线平行的方法:
(1)
(2)
(3)
2
.预学检测
如图,要说明AB∥CD,需找哪两个角相等?
3.预学评价质疑
通过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没有解决吗?请把它们写下来小组交流。
(二)导问互学
问题一:从小组提出的问题中概括出来的核心问题是:
师生设计的活动是:
问题二:判定直线平行
如图,直线a,b被直线l所截,请你补充一个除同角相等之外的合适条件,使
a
∥b。
学生:讨论交流。
在学生回答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说出每步理由,注意分清哪是已知条件,哪是已学过的可以作为根据的数学事实。
(三)导根典学
例1:如图,(1)如果∠1=∠EFC,可以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
(2)如果∠A+∠1=180°,可以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
(3)如果∠2=∠C,可以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
例2:如图,点P、Q为直线AB上的两点,分别过点P、Q画直线,AB的垂线PC和QD,直线PC与直线QD平行吗?为什么?
例3:如图,在纸上任意画出一条直线BC,在BC外任取一点P,过点P将纸片进行折叠,使直线BC被折痕DE分成两部分重合,记折痕DE所在直线与BC的交点为A,将纸片展开铺平。然后,再过点P将纸片进行折叠,使折痕DE所在直线的两PE和PD重合,再将纸片展开铺平。
(1)折痕DE与直线BC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为什么?
(2)折痕PF与直线CB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为什么?
(四)导标达学
1.如图,AB∥CD,∠PAB,∠APC与∠PCD三个角的和
是多少度?你是怎样求出来的。
2.如图1,如果∠3=∠7,或 那么 理由是
如果∠5=∠3,或 那么 理由是
如
果∠2+∠5=
或者
那么
理由是
图1 图2 图3
3.如图2,如果∠2=∠6,那么 ∥ ;
如果∠3+∠4+∠5+∠6=180°,那么 ∥ ;
如果∠9= ,那么AD∥BC;
如果∠9= ,那么AB∥CD。
4.如图3,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CD的是 。
A. AB∥EF,CD∥EF B. ∠5=∠A
C. ∠ABC+∠BCD=180° D. ∠2=∠3
5、如图,直线EF分别与直线AB.CD相交于点G.H,已知∠1=∠2=60°,GM平分∠HGB交直线CD于点M.则∠3=( )
A.60 B.65° C.70° D.130°
6、如图,AB∥CD, ∠A=75°,∠C=30°,则∠E的度数为 .
综合提升
甲、乙两船只分别从A、B两个港口出发,甲沿北偏东30°方向行驶,乙沿南偏西30°方向行驶,你知道甲船的航线与乙船的航线平行吗?为什么?(没有AE、BD被第三直线所截而形成同位角,通过添辅助线,构造三线八角,如:延长BD交AC于一点即可,有很多种添法)
四、导法慧学
1.将所学知识纳入知识体系
2.本节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是怎样的?据此请总结此类问题的解题思路。
3.还有没有更好的解法?你还有疑问吗?
www.ishijuan.cn 爱试卷为中小学老师学生提供免费的试卷下载关注”试卷家“微信公众号免费下载试卷
- 1【354787】初一期末试卷一
- 2【354786】初一期末试卷五
- 3【354785】初一期末试卷四
- 4【354784】初一期末试卷三
- 5【354783】初一期末试卷二
- 6【350123】第6章 知识点梳理
- 7【350122】第5章 知识点梳理
- 8【350121】第4章 知识点梳理
- 9【350120】第3章 知识点梳理
- 10【350119】第2章 知识点梳理
- 11【350118】第1章 知识点梳理
- 12【350117】6.2 方差
- 13【350116】6.1.3 众数
- 14【350115】6.1.2 中位数
- 15【350114】6.1.1 第2课时 加权平均数
- 16【350112】5.3 图形变换的简单应用
- 17【350113】6.1.1 第1课时 平均数
- 18【350111】5.2 旋转
- 19【350110】5.1.2 轴对称变换
- 20【350109】5.1.1 轴对称图形
- 【350108】4.6 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
- 【350107】4.5 第2课时 垂线段与点到直线的距离
- 【350106】4.5 第1课时 垂线
- 【350105】4.4 第2课时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3
- 【350104】4.4 第1课时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
- 【350103】4.3 平行线的性质
- 【350102】4.2 平移
- 【350101】4.1.2 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 【350100】4.1.1 相交与平行
- 【350099】3.3 第2课时 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 【350098】3.3 第1课时 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 【350097】3.2 第2课时 提多项式公因式
- 【350096】3.2 第1课时 提单项式公因式
- 【350095】3.1 多项式的因式分解
- 【350094】2.2.3 运用乘法公式进行计算
- 【350093】2.2.2 第2课时 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计算
- 【350092】2.2.2 第1课时 完全平方公式
- 【350091】2.2.1 平方差公式
- 【350090】2.1.4 第2课时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 【350089】2.1.4 第1课时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