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7148】《普查和抽样调查》导学案
4.1 普查和抽样调查 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实例使学生了解调查的两种方式:普查与抽样调查,理解总体、个体、样本、样本的容量的概念,了解它们与调查之间的关系,面对比较简单的问题,能合理选择使用哪种调查方式.
2、通过对一些问题的分析,让学生掌握统计中相关概念,并在实际问题的思考中,认识到抽样调查的必要性,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能指出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
一、预习任务:
自学课本P84-85完成下列问题
为一特定目的而对所有考察对象所作的全面调查叫做 .
为一特定目的而对部分考察对象所作的调查叫做 .
我们将所考察的对象的 叫做总体,把组成总体的 叫做个体,从总体中所抽取的 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 叫做样本的容量.
在下列调查中,分别采用哪种调查方法.
我国每五年对全国1%的人口进行一次调查.
为了了解七(5)班同学的视力情况,对全班同学进行视力检测.
3)调查一批炮弹的杀伤半径.
二、预习诊断
5、抽样调查要注意什么?
6、某省有7万名学生参加初中毕业考试,要想了解这7万名学生的数学成绩,从中抽取了10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这个问题中
总体是
样本是
个体是
样本容量是
三、预习检查与反馈
有10名病人需抽血化验,医生对此采取什么调查方式?
你生病了,需抽血化验,这是采用了什么调查方法?
四、系统总结
普查可以全面了解被考察对象的情况,但往往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有时甚至不可能进行.
抽样调查根据总体中的一部分来估计被考察对象的整体情况,要求对总体中的个体要随机抽样.
得分 |
评定人 |
|
|
1、在下列问题中为了得到数据是采用普查还是抽样调查
为了买校服,了解每个学生衣服的尺寸.( )
某养鱼专业户为了了解鱼塘中鱼的平均质量( )
商检人员在某超市检查出售的饮料的合格率( )
某班拟组织一次春游活动,为了确定春游的地点,向全班同学进行调查( )
5)你所在的班级的每个学生穿几号鞋,向全班学生做调查( )
6)人们的环保意识( )
7)解电视机显象管的使用寿命( )
8)年级学生的视力情况( )
9)实验田里水稻的穗长( )
2、下列调查方式中,采用了“普查”方式的是( )
A、调查 某品牌电视机的市场占有率
B、调查某电视连续剧在全国的收视率
C、调查七年级一班的男女同学的比例
D、调查某型号炮弹的射程
3、为了了解某产品促销广告中所称中奖率的真实性,某人买了100件该商品,调查其中奖率,在这个调查中,总体是( )
A、某产品 B、某人买的100件商品
C、某产品促销广告中所称的中奖率 D、100件商品的重价率批
4、要想了解10万名考生的数学成绩,从中抽取了20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这2000名考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 B、 每位考生的数学成绩是个体
C、10万名考生是个体 D、 2000名考生是是样本的容量
六、课后反思
本节课中你学到了那些知识?
1普查与抽样调查
2总体与个体
3样本与样本容量
www.ishijuan.cn 爱试卷为中小学老师学生提供免费的试卷下载关注”试卷家“微信公众号免费下载试卷
- 1【354787】初一期末试卷一
- 2【354786】初一期末试卷五
- 3【354785】初一期末试卷四
- 4【354784】初一期末试卷三
- 5【354783】初一期末试卷二
- 6【350123】第6章 知识点梳理
- 7【350122】第5章 知识点梳理
- 8【350121】第4章 知识点梳理
- 9【350120】第3章 知识点梳理
- 10【350119】第2章 知识点梳理
- 11【350118】第1章 知识点梳理
- 12【350117】6.2 方差
- 13【350116】6.1.3 众数
- 14【350115】6.1.2 中位数
- 15【350114】6.1.1 第2课时 加权平均数
- 16【350112】5.3 图形变换的简单应用
- 17【350113】6.1.1 第1课时 平均数
- 18【350111】5.2 旋转
- 19【350110】5.1.2 轴对称变换
- 20【350109】5.1.1 轴对称图形
- 【350108】4.6 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
- 【350107】4.5 第2课时 垂线段与点到直线的距离
- 【350106】4.5 第1课时 垂线
- 【350105】4.4 第2课时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3
- 【350104】4.4 第1课时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
- 【350103】4.3 平行线的性质
- 【350102】4.2 平移
- 【350101】4.1.2 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 【350100】4.1.1 相交与平行
- 【350099】3.3 第2课时 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 【350098】3.3 第1课时 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 【350097】3.2 第2课时 提多项式公因式
- 【350096】3.2 第1课时 提单项式公因式
- 【350095】3.1 多项式的因式分解
- 【350094】2.2.3 运用乘法公式进行计算
- 【350093】2.2.2 第2课时 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计算
- 【350092】2.2.2 第1课时 完全平方公式
- 【350091】2.2.1 平方差公式
- 【350090】2.1.4 第2课时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 【350089】2.1.4 第1课时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