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2779】2.2 第3课时 整式的加减
整式加减
第3课时 整式的加减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式中是多项式的是 ( )
A.
B.
C.
D.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的次数是0
B.
是单项式
C.
是单项式
D.
的系数是5
3.如图1,为做一个试管架,在
cm长的木条上钻了4个圆孔,每个孔直径2cm,则
等于 ( )
图
1
A.
cm
B.
cm
C
.
cm
D.
cm
4.
(
)
A.
B.
C.
D.
5.只含有
的三次多项式中,不可能含有的项是
( )
A.
B.
C.
D.
6.化简
的结果是
( )
A.
B.
C.
D.
7.一台电视机成本价为
元,销售价比成本价增加了
,因库存积压,所以就按销售价的
出售,那么每台实际售价为
( )
A.
元
B.
元
C.
元
D.
元
8.下面是小芳做的一道多项式的加减运算题,但她不小心把一滴墨水滴在了上面.
,阴影部分即为被墨迹弄污的部分.那么被墨汁遮住的一项应是
( )
A
.
B.
C.
D .
9.用棋子摆出下列一组三角形,三角形每边有
枚棋子,
每个三角形的棋子总数是
.按此规律推断,当三角形边上有
枚棋子时,该三角形的棋子总数
等于
( )
A.
B.
C.
D.
10.把(x-3)2-2(x-3)-5(x-3)2+
(x-3)中的(x-3)看成一个因式合并同类项,结果应(
)
A.
-4(x-3)2+(x-3)
B. 4(x-3)2-x
(x-3)
C. 4(x-3)2-(x-3) D . -4(x-3)2-(x-3)
二、填空题
11.单项式
的系数是
,次数是
.
12.一个两位数,个位数字是a,十位数字比个位数字大2,则这个两位数是_____.
13.当
时,代数式
的值是
;
14.计算:
;
15. (2008年湖州市)将自然数按以下规律排列,则2008所在的位置是第 行第 列.
16.规定一种新运算:
,如
,请比较大小:
(填“>”、“=”或“>”).
17.根据生活经验,对代数式
作出解释:
;
18.下面是一组数值转换机,写出(1)的输出结果(写在横线上),找出(2)的转换步骤(填写在框内).
19.某城市按以下规定收取每月的煤气费:用气不超过60立方米,按每立方米0.8元收费;如果超过60立方米,超过部分每立方米
按1.2元收费.已知某户用煤气x立方米(x>60),则该户应交煤气费
元.
20.观察下列单项式:0,3x2,8x3,15x4,24x5,……,按此规律写出第13个单项式是______。
三、解答题
21. 化简:
(1)
;
(2)
;
(3)
;
22.化简求值
(1)
其中
.
(2)
其中
.
23.已知
,
,求
.
24.如图所示,一扇窗户的上部是由4个扇形组成的半圆形,下部是边长相同的4个小正方形,请计算这扇窗户的面积和窗框的总长.
25、有这样一
道题“当
时,求多项式
的值”,马小虎做题时把
错抄成
,王小真没抄错题,但他们
做出的结果却都一样,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说明理由.
26.
某商店有两个进价不同的计算器都卖
了
元,其中一个盈利60%,另一个亏本20%,在这次买卖中,这家商店是赚了,还是赔了?赚了或赔了多少?
27.
试至少写两个只含有字母
、
的多项式,且满足下列条件:(1)六次三项式;(2)每一项的系数均为1或-1;(3)不含常数项;(4)每一项必须同时含字母
、
,但不能含有其他字母.
28.某农户2007年承包荒山若干亩,投资7800元改造后,种果树2000棵.今年水果总产量为18000千克,此水果在市场上每千克售a元,在果园每千克售b元(b<a).该农户将水果拉到市场出售平均每天出售1000千克,需8人帮忙,每人每天付工资25元,农用车运费及其他各项税费平均每天100元.
(1)分别用a,b表示两种方式出售水果的收入?
(2)若a=1.3元,b=1.1元,且两种出售水果方式都在相同的时间内售完全部水果,请你通过计算说明选择哪种出售方式较好.
(3)该农户加强果园管理,力争到明年纯收入达到15000元,那么纯收入增长率是多少(纯收入=总收入-总支出),该农户采用了(2)中较好的出售方式出售)?
参考答案
- 1【354787】初一期末试卷一
- 2【354786】初一期末试卷五
- 3【354785】初一期末试卷四
- 4【354784】初一期末试卷三
- 5【354783】初一期末试卷二
- 6【350123】第6章 知识点梳理
- 7【350122】第5章 知识点梳理
- 8【350121】第4章 知识点梳理
- 9【350120】第3章 知识点梳理
- 10【350119】第2章 知识点梳理
- 11【350118】第1章 知识点梳理
- 12【350117】6.2 方差
- 13【350116】6.1.3 众数
- 14【350115】6.1.2 中位数
- 15【350114】6.1.1 第2课时 加权平均数
- 16【350112】5.3 图形变换的简单应用
- 17【350113】6.1.1 第1课时 平均数
- 18【350111】5.2 旋转
- 19【350110】5.1.2 轴对称变换
- 20【350109】5.1.1 轴对称图形
- 【350108】4.6 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
- 【350107】4.5 第2课时 垂线段与点到直线的距离
- 【350106】4.5 第1课时 垂线
- 【350105】4.4 第2课时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3
- 【350104】4.4 第1课时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
- 【350103】4.3 平行线的性质
- 【350102】4.2 平移
- 【350101】4.1.2 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 【350100】4.1.1 相交与平行
- 【350099】3.3 第2课时 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 【350098】3.3 第1课时 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 【350097】3.2 第2课时 提多项式公因式
- 【350096】3.2 第1课时 提单项式公因式
- 【350095】3.1 多项式的因式分解
- 【350094】2.2.3 运用乘法公式进行计算
- 【350093】2.2.2 第2课时 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计算
- 【350092】2.2.2 第1课时 完全平方公式
- 【350091】2.2.1 平方差公式
- 【350090】2.1.4 第2课时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 【350089】2.1.4 第1课时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