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北京城的中轴线》同步练习(北京课改版八上)
《北京城的中轴线》同步练习
一、基础题
1. 给加点的字注音。
承袭( ) 阻碍( ) 累( )积 峋峙( )( )
俯瞰( ) 处( )理 凸( )字形 抑( )扬顿挫( )
2.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guàn 通 zūn 循 zūn 崇 yù 路
气pò yáo 望 zhuàng 美 zhì 序
3. 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但贯通这全部署的是一根直线,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了全城。
贯通:
(2)这些城门上的门楼、箭楼及角楼又增添了全城三度空间的抑扬顿挫和起伏高下。
抑扬顿挫:
(3)气魄之雄伟就在这个南北引伸,一贯到底的规模。
气魄:
(4)由天安门起,是一系列轻重不一的宫门和广庭,金色照耀的琉璃瓦顶,一层又一层的起伏峋峙,一直引导到太和殿顶。
峋峙:
4. 修改下面的病句。
(1)北京的秋天是最佳的旅游胜地。
(2)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纪律教育。
5. 默读课文找出本文的说明对象
6. 作者重点介绍的是什么?按照什么顺序介绍说明的?
7. 根据作者介绍的中轴线的建筑布局,请同学们画一张平面示意图。
二、提高题
1.读第一段,了解这一段的说明内容及作用。
2.仔细研读第二段并分析:概括本段内容。
3.中轴线的特征是什么?
4.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些建筑?是怎样加以说明的?
5.“有这样气魄的建筑总布局,以这样的规模来处理空间,世界上就没有第二个!”这句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6.朗读第三段,体会说明的内容。
【试题答案】
基础题
1. xí ài lěi xún zhì kàn chǔ tū yì cuò
2. 贯 遵 尊 御 魄 遥 壮 秩
3. (1)指连接、沟通。
(2)指各种建筑高低起伏,建筑与建筑的排列有转折,之间有距离。
(3)指气势。
(4)形容建筑突兀、重叠的样子。
4. (1)“北京的秋天”改为“秋天的北京”
(2)删去“防止”或“不再”
5北京城的中轴线
6中轴线的建筑布局,由北向南的空间顺序
7略
提高题
1介绍北京城的凸字形平面的形成及评价。目的是引出说明的对象:北京城的中轴线。2具体介绍中轴线的规模、重要价值及建筑布局。3规模宏大、气魄雄伟。4重点介绍的是中华门、天安门,突出创造性的设计和雄伟的气魄,有描写有议论,并且表达了赞美之情。对其他建筑略写或一笔带过。5.议论,对建筑布局及雄伟气魄加以高度评价和赞美6.介绍中轴线东西两侧及北京城四周的建筑特色。
- 1第14课《北京城的中轴线》同步练习(北京课改版八上)
- 2第15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同步练习(北京课改版八上)
- 3第14课《范进中举》同步练习2(语文版八上)
- 4第14课《范进中举》同步练习1(语文版八上)
- 5第14课《我的母亲》同步练习(苏教版八上)
- 6第16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苏教版八上)
- 7第15课《选举风波》同步练习(语文版八上)
- 8第15课《父母的心》同步练习(苏教版八上)
- 9第17课《记承天寺夜游》同步练习(苏教版八上)
- 10第17课《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同步练习(语文版八上)
- 11第17课《清贫》同步练习(北京课改版八上)
- 12第16课《山米与白鹤》同步练习(语文版八上)
- 13第19课《海洋是未来的粮仓》同步练习(语文版八上)
- 14第18课《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同步练习(语文版八上)
- 15第18课《阿里山纪行》同步练习(苏教版八上)
- 16第18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同步练习(北京课改版八上)
- 17第1课《为人民服务》同步练习1(北京课改版八上)
- 18第1课《七律 长征》同步练习(苏教版八上)
- 19第19课《美丽的西双版纳》同步练习(苏教版八上)
- 20第1课《日出》同步练习2(北师大版八上)
- 第1课《日出》同步练习1(北师大版八上)
- 第1课《巴东三峡》同步练习(语文版八上)
- 第1课《为人民服务》同步练习2(北京课改版八上)
- 第20课《蓝蓝的威尼斯》同步练习(苏教版八上)
- 第20课《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同步练习(语文版八上)
- 第20课 蓝蓝的威尼斯练习题及答案
- 第1课《日出》同步练习3(北师大版八上)
- 第22课《宋诗四首》同步练习(北京课改版八上)
- 第22课 都市精灵练习题及答案
- 第21课《苏州园林》同步练习(苏教版八上)
- 第21课《宋词四首》同步练习(北京课改版八上)
- 第22课《都市精灵》同步练习1(苏教版八上)
- 第22课《记承天寺夜游》同步练习2(语文版八上)
- 第22课《记承天寺夜游》同步练习1(语文版八上)
- 第23课《游恒山记》同步练习1(语文版八上)
- 第23课《幽径悲剧》同步练习2(苏教版八上)
- 第23课《幽径悲剧》同步练习1(苏教版八上)
- 第22课《都市精灵》同步练习2(苏教版八上)
- 第24课《满井游记》同步练习1(语文版八上)
- 第24课《木兰诗》同步练习(北京课改版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