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年级 > 数学试卷

【319605】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单元知识点

时间:2025-01-07 23:00:16 作者: 字数:9732字
简介:
这份试卷是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资料,涵盖了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八个单元的核心知识点,包括时、分、秒的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测量,倍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长方形和正方形,分数的初步认识等。内容全面,适合学生期末复习使用。

考察范围:三年级上学期数学核心知识点,包括基本运算、单位换算、几何图形、分数初步以及简单的应用题。

难易程度:基础到中等。题目设计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适合学生全面复习和巩固学期知识。

试题亮点:

• 知识点全面:涵盖了三年级上册数学的所有单元,适合全面复习。

• 贴近生活:通过购物、时间计算、家庭电器购买等生活场景设计问题,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 注重基础:重点复习基本概念和公式,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

• 开放性问题:如“自己提一个问题并解答”,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整体而言,这份资料能有效帮助学生全面复习和巩固学期知识,提升数学思维能力,适合小学三年级的数学学习。

www.ishijuan.cn 爱试卷为中小学老师学生提供免费的试卷下载


第一单元 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时针最短,秒针最长)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60分      1=60秒        60=1时    60=1

 <a href="/tags/1/" title="单元" class="c1" target="_blank">单元</a> <a href="/tags/55/" title="数学" class="c1" target="_blank">数学</a> <a href="/tags/235/" title="知识" class="c1" target="_blank">知识</a>

 

第二、四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认识整千数    (记忆: 10个一千是一万)

 

2、读数和写数    (读数时写汉字  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

 

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

 

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5、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最大的一位数是9,      最小的一位数是0.

 

最大的二位数是99,     最小的二位数是10

 

最大的三位数是999,    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   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6、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上10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7、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8、公式:被减数=减数+差              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差=被减数-减数

 <a href="/tags/1/" title="单元" class="c1" target="_blank">单元</a> <a href="/tags/55/" title="数学" class="c1" target="_blank">数学</a> <a href="/tags/235/" title="知识" class="c1" target="_blank">知识</a>

 

第三单元 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 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进率是10: 1=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进率是100: 1=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进率是10001千米=1000,

 

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 )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 )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 )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0; 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0

 

7、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000千克= 1吨   1000克=1千克

 <a href="/tags/1/" title="单元" class="c1" target="_blank">单元</a> <a href="/tags/55/" title="数学" class="c1" target="_blank">数学</a> <a href="/tags/235/" title="知识" class="c1" target="_blank">知识</a>

 

第五单元 倍的认识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一个数÷另一个数=倍数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这个数×倍数=这个数的几倍

 <a href="/tags/1/" title="单元" class="c1" target="_blank">单元</a> <a href="/tags/55/" title="数学" class="c1" target="_blank">数学</a> <a href="/tags/235/" title="知识" class="c1" target="_blank">知识</a>

 

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1、估算 。(先求出多位数的近似数,再进行计算。如497×7≈3500

 

2、①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3、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公式: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每节车厢的人数×车厢的数量=全车的人数

 

4、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与哪一位相乘,积就写在哪一位下面。

 

5、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①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  因数中间有0,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每一位数上的数,与中间的0相乘时,如果后面没有进上来的数,这一位上要用0来占位,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

 

6、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笔算时,可以把一位数与多位数0前面那个数字对齐,再看多位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7、(关于“大约)应用题:

 

问题中出现“大约”、“约”、“估一估”、 “估算”、 “估计一下”,条件中无论有没有大约都是求近似数,用估算。→(≈)

 

8、减法的验算方法:①用被减数减去差,看结果是不是等于减数

 

用差加减数,看结果是不是等于被减数。

 

9、加法的验算方法: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用和减一个加数,看结果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

 <a href="/tags/1/" title="单元" class="c1" target="_blank">单元</a> <a href="/tags/55/" title="数学" class="c1" target="_blank">数学</a> <a href="/tags/235/" title="知识" class="c1" target="_blank">知识</a>

 

第七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6、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        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a href="/tags/1/" title="单元" class="c1" target="_blank">单元</a> <a href="/tags/55/" title="数学" class="c1" target="_blank">数学</a> <a href="/tags/235/" title="知识" class="c1" target="_blank">知识</a>

 

第八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1、几分之一: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几分之几: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2、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3、比较大小的方法:

 

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4、分数加减法:

 

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和分子相加、减。

 

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先把1写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在计算。

 

5、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所分的份数作分母,所取的份数作分子。

 

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先用这个数除以分母(求出1份的数量是多少),再用商乘分子(求出其中几份是多少)。

 <a href="/tags/1/" title="单元" class="c1" target="_blank">单元</a> <a href="/tags/55/" title="数学" class="c1" target="_blank">数学</a> <a href="/tags/235/" title="知识" class="c1" target="_blank">知识</a>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公式

长度单位: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10分米

1=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1000毫米    1千米=1000

 

质量单位: 1=1000千克       1千克=1000

 

时间单位: 1=60分   1=60

 

减法:1.被减数—减数=差    2.减数=被减数—差     3.被减数=+减数

 

加法:1.加数+加数=和       2.加数=和—加数

 

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     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a href="/tags/1/" title="单元" class="c1" target="_blank">单元</a> <a href="/tags/55/" title="数学" class="c1" target="_blank">数学</a> <a href="/tags/235/" title="知识" class="c1" target="_blank">知识</a>

 

关注”试卷家“微信公众号免费下载试卷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