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3488】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三)
1. 考查范围:
- 基础知识:包括字音、字形、成语使用、病句辨析等。
- 阅读理解:涉及古诗文默写、名著知识、现代文阅读等。
- 写作能力:要求学生根据给定题目进行作文。
2. 难易程度:
- 整体难度适中,既考察了学生的基础知识,也测试了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部分题目如成语使用和病句辨析较为基础,而阅读理解和作文则需要较高的综合能力。
3. 试题亮点:
- 综合性学习:通过材料分析考察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
- 名著知识:通过选择题形式考察学生对名著的掌握情况。
- 作文题目:提供了多个选项,让学生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这份试卷全面考察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既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又强调理解和应用能力。
部编版中考语文模试题(三)
姓名 分数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顷刻(qǐng) 襁褓(qiáng) 筵席(yán) 混为一谈(hùn)
B. 偌大(ruò) 炽痛(chì) 蟠龙(pān) 叱咤风云(chà)
C. 狩猎(shòu) 漩涡(xuàn) 解剖(pōu) 沁人心脾(pí)
D. 嘈杂(cáo) 祈祷(qí) 剽悍(piāo) 奄奄一息(yǎ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遐想 葱笼 穿戴 蓬头垢面 B.震憾 藩篱 耗费 人情世故
C.寒暄 嘹亮 部署 月明风清 D.要诀 伧俗 脉膊 浮想联翩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古今成大事者当有决断,切不可前瞻后顾,否则容易错失良机。
B.三块石国家森林公园风景秀丽,美不胜收,游人如织,热闹非凡。
C.马云这个曾经一文不名的年轻人,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奋斗,终于跻身世界富豪之列。
D.他悟性极高,无论多么艰深晦涩的文章,只要浮光掠影地看上一眼,就能抓住其实质。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举行的世界技能组织大会上,全体成员一致决定,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在中国上海举办。
B.这位花滑选手在平昌冬奥会结束后正式退出了运动员的生涯。
C.不仅议论要提出观点,还要有能证明观点的材料。
D. 大型政论专题片《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砥砺奋进。
5.结合语境补写句子,使之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一位诗人曾说:“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一滴水珠里有浪花的影子,一个眼神里有思念的影子; , ;一块岩石里有群山的影子,一声细语里有关爱的影子。的确,任何小事物都藏有大世界,任何细微处都含有真感情。
6.综合性学习。
阅读以下三则材料,请简要归纳其内容要点。
【材料一】躺在你怀里不觉得啥/离开你温存/才感觉害怕/守在你身边不觉得啥/目睹你辉煌/才知道你伟大/见多了喜事不觉得啥/盼回了亲人却热泪花花/听惯了呢喃不觉得啥/面对五环你声音最宏大——节选自歌词《祖国是我永远的家》
【材料二】《战狼2》影片结尾护照上写道:“中国公民,当你在海外遭遇危险,不要放弃,请你记住,在你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一位观众看了这部影片后表示:自己多年来放弃更改他国国籍,就是因为“心里知道,我的根在哪里,我就属于哪里,加入其他国籍是不能给我这种安全感的。”
【材料三】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它,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无法写作。——巴金
探究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走进名著,下面关于名著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 《西游记》是一部章回体神魔小说,全书以丰富的想象描写了师徒四人在取经途中历经磨难的过程,歌颂了取经人百折不挠的精神。
B.《鲁滨孙漂流记》采用第三人称的写法,描写了出身于商人之间的鲁滨孙,不甘过平庸的生活,一心向往着充满冒险与挑战的海外生活,出海航行,途中遇险的故事。
C.《简·爱》的作者是法国的“勃朗特三姐妹”之一的夏洛蒂·勃朗特。
D.《琐记》中鲁迅最喜欢看的一本书是《鉴略》,长妈妈为儿时的鲁迅买来了他渴望已久的《山海经》。
8.古诗文填空(15分)
①不义而富且贵,_________。②_________,君子好逑。
③浮光跃金,_________。 ,此乐何极。
④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⑤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
⑥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⑦_________,寒光照铁衣。
⑧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⑨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达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观沧海》中“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大海的全景。
⑾古诗中,诗人常借物传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王湾在《次北固山下》里,借“归雁”捎去他对家乡亲人思念的诗句。
二、阅读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回答(1)~(3)题。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孔子谓颜回曰:“回,来!家贫居卑,胡不仕乎?”颜回对曰:“不愿仕。回有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给粥;郭内之田四十亩,足以为丝麻;鼓琴足以自娱,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也。回不愿仕。”孔子愀然变容曰:“善哉,回之意!丘闻之:‘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丘诵之久矣,今于回而后见之,是丘之得也。”
【注释】①颜回:孔子的学生。 ②仕:做官
(1)解释加点的实词。
①乡为身死而不受 ②是亦不可以已乎
③胡不仕乎 ④孔子愀然变容曰
(2)翻译句子:
①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②善哉,回之意!
(3)【甲】【乙】两文都强调了做人要有所坚守,请谈谈两文分别强调坚守什么?
(二)阅读下面选文,回答(1)~(6)题。
开在心里的橘子花
徐光恵
①周日的清晨,穿上运动装前往郊外的南山。山风徐徐,吹拂着脸庞。突然,隐隐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我四处张望,并没有看见有花啊。我循着花香一路寻去,转过一座小山坡,顿觉眼前一亮,满眼缤纷,这里竟是一片翠绿的橘林。
②小小的橘子花缀满枝头,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真香啊!它静静的开着,不张扬,不喧哗,自然开放在荒郊僻野。一阵风吹过,几朵小花飘落于掌心,花瓣虽已渐渐枯落,却仍可嗅到淡淡余香,我的心里充盈着满满的感动。
③小时候,故乡很多人都会栽种橘树,父亲在老屋后也种了两棵。用不着精心打理,经过阳光雨露的沭浴,橘树很快长得高大茂盛,绿意盎然。每年清明几场春雨后,初夏的某天,似乎只一夜之问,你家的橘子花开了,他家的橘子花开了,全村的橘子花都开了,整个村子浸透在醉人的花香里。我和小伙伴们常常跑到树下玩耍,摘几朵橘子花别在发间,披着满身的花香,欢天喜地满村子疯跑。这时,父亲看着满树橘花,脸上露出笑容。“看这花开得多好,今年橘子收成一定不错啊!”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枝头。
④橘子成熟了,我们几兄妹帮着父母采摘橘子,分享着收获的喜悦。橘子圆溜溜、黄橙橙的,酸甜可口。父母每年都会送些给亲戚、乡邻,自家也留一些。有一年,橘子遭了虫害,收成很少,母亲把橘子锁在柜子里,家里来了客人才拿出来招待,我们才能分到几瓣吃,让人觉得心里欠欠的。
⑤一次放学回家路上,我和同伴路过一片橘林,树上的橘子笑红了脸,像一个个晶莹的红灯笼,刺激着我的味蕾。我咽了咽口水,瞄了一眼身边的同伴。同伴环顾四周悄然无人,便给我使了个眼色,我们迅速摘下了两个橘子,飞也似地逃离橘林,心怦怦乱跳。掰开橘子一阵狼吞虎咽,酸甜的滋味让我们开心不已。我舍不得全部吃掉,便留下几瓣放书包里。
⑥晚上,我悄悄拿出剩下的几瓣橘子,不巧被进屋的父亲发现。他沉着脸问:“小惠,哪来的橘子?”“我,我,别人给的……”我支支吾吾地,低下头不敢看父亲的脸。“是不是在村头树上摘的?听说下午有人偷摘橘子了。”我的脸唰地红了:“爸,我,我错了!”
⑦“你记住了,别人家的东西,咱千万不能拿,做人一定要堂堂正正。”我点点头,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父亲的声音不大,却重重地敲打在我的心上,让我牢记一生,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⑧橘子花开了一年又一年,父亲已过世多年,不知道那老屋后的橘子花开了吗?——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
-
文章以“开在心里的橘子花”为标题,有何作用?
-
从记叙顺序角度看,去掉第①②段将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请说明理由。
(3)结合语境,品味第②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
(4)怎样理解第⑧段画线句“于我,它们一定开丁,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的含义?
(5)结合文中内容分析文中父亲形象。
(6)儿时的记忆总是与某些景、某些人密切相关的。他或她在你儿时对你说的不经意的一句话语,足以影响我们一生。请尝试写出在你成长中,曾给予你莫大影响的人,并表达对他或她的感激之情。
(三)阅诗下面选文,完成(1)~(5)题。
细菌生产新能源
(1)在目前能源逐渐紧缺的形势下,寻找植物能源是各国科学家积极探索的事情。因为植物能可以再生,利用植物的枝叶生产能源不会影响生态环境。早在200多年前,人们就发现植物发酵可以产生燃烧性气体。这种气体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俗称“沼气”。然而,沼气的密度小,燃烧值低,因此不是理想的燃料。于是,科学家希望能够从植物废料中提取到更好的燃料。
(2)最近,美国科学家加里·斯特贝尔在阿根廷的热带雨林中发现的一种细菌就能够做到这一点。这种细菌名叫粉红粘帚霉,可以让植物的枝叶发酵,生成一种可以燃烧的气体。斯特贝尔的这个发现为植物的利用开辟了新途径,是科学家在寻找可再生资源过程中的一项重大发现。
(3)与现在世界各地的植物燃料工厂生产的生物乙醇相比,粉红粘帚露使植物发酵产生的这种气体燃烧效果更好。经研究发现,其中包含的碳氢化合物达8种之多,如燃烧值很高的甲烷,这与柴油所包含的元素相似。这个发现让斯特贝尔十分惊喜,他说:“地球上还没有其他已知细菌能让植物发酵出柴油气。这种气体混合物可以起动发动机,直接作为机械的燃料。”
(4)更令人振奋的是,粉红粘帚露可以生长在纤维素上,现在不少人反对植物燃料,是由于许多工厂用粮食而不是植物废料来生产燃料,他们这样做正是因为植物废料中的纤维素难以分解。纤维素中含有大量的碳氢化合物,但是用普通的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都特别难分解。而通过粉红粘帚霉对纤维素进行发酵,可以直接产生柴油气。研究员将随便大规模的测试,让这种露菌产生足够多的柴油气来启动一台小发电机。如果他们能够做到这一点,利用这种方法来大规模生产柴油气就变得可行了。就可以摆脱植物燃料工厂用粮食作燃料的困境。
(5)斯特贝尔还发现,粉红粘帚霉有独特的基因,能分泌出将纤维素分解成柴油气的酶。如果能把这种基因转换到其他其他微生物的体内,让其他微生物也能分解纤维素产生柴油气,就有可能扩大植物燃料工厂的生产规模。
(6)传统石油形成理论认为,石油是植物被埋在地下时,在地壳的高温高压下形成的。但这个理论不能解释一些浅层油田的成因,根据斯特贝尔的研究,粉红粘帚露或其他微生物很可能在石油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斯特贝尔的研究有可能揭开石油形成之谜。
(1)请概括选文(1)(2)段的说明内容。
(2)选文(3)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选文(6)段中加点的词语“有可能”能否删掉?为什么?
(4)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早在200多年前,人们就发现植物发酵可以产生燃烧性气体。这种气体的是甲烷,俗称“沼气”。然而,沼气的密度小,燃烧值低,因此不是理想的燃料。
B. 与现在世界各地的植物燃料工厂生产的生物乙醇相比,粉红粘帚露使植物发酵产生的这种气体燃烧效果不好。
C. 纤维素中含有大量的碳氢化合物,但是用普通的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都特别难将其分解。
D. 传统石油形成理论认为,石油是植物被埋在地下时,在地壳的高温高压下形成的。斯特贝尔的研究结论与传统石油形成理论完全相反。
(5).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科学家对新能源的探索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四)阅读下文,完成(1)~(5)题。
磨
①龙涎香是世界上香味最为持久的香料,被誉为“香料皇后”,它是抹香鲸分泌的一种液体日积月累后形成的包块。它的诞生令人惊叹,它是由抹香鲸吞食的尖利物不断磨蚀内脏而产生的。所以经历磨,才能创造美好。承受磨,才能变得更好。
②戏剧性的遭遇打磨着棱角分明的石头,使之变得光滑、圆润;我们随着生命的洪流追逐,经历岁月的磨蚀,逐渐变得从容、美好。
③磨,缔造辉煌。痛苦、失败是一种磨砺。克服困难往往就是成功的契机,坚忍不拔的努力迟早会有所收获。数十年的跋涉困苦是对李时珍的磨蚀,正因如此,才会有《本草纲目》的诞生,才会有他在医药学上的成就;十年辛苦是对曹雪芹的磨蚀,于是才有了《红楼梦》的问世,才有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又一座高峰;官场的黑暗和残酷的现实是对郑板桥的磨蚀,于是才有了住寒舍、画青竹的一方净土,才有“扬州八怪”之首席。
④人生的艰辛苦难是一种磨蚀,欢乐和盛誉何尝不更是一种磨蚀?余秋雨曾认为作家更应是一位行者,沿途的风景会让作者以及作品更有内涵。经历磨蚀,才会从容温和,才会厚重敦实。诺贝尔文学奖对莫言来说未尝不是人生的磨,然而他经历这种欢乐和盛誉却能宠辱不惊,平静美好。而相反,拿破仑被战争的胜利冲昏了头脑,没有能经受住成功的磨蚀,最终兵败滑铁卢,抱憾终身。世事也会如此,人们有时在严酷的环境经受磨折,能平安度过危机,反而在安逸的环境掉以轻心,酿成悲剧。由此看来,“胜不骄”也是一种磨。
⑤人生从来就是一场艰难的旅行,生活磨蚀着我们,我们必须承受生活的磨砺。因此不必为失败而抱怨,也不必为胜利而忘形。磨与承受磨的过程会痛,这种痛就是成长的内涵。在磨的过程中,我们失去了不谙世事、轻浮急躁,必然收获精明干练、成熟稳重,这种得失交换其实是值得的,更是生命的必然。好比练习芭蕾,只有经历过钻心的苦痛,才会成为真正的舞者,才会找到艺术的真谛,感受生活的宁静和美好。人类正是历尽磨难而甘之如怡,才将我们的生命演绎得如此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如诗如画,如梦如歌……
⑥泰戈尔曾说:“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砺,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世间的绝唱。”正如司马迁所述“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珍珠的圆润光泽就是来自沙砾的磨蚀。这个世界上,也许尽如人意的事并不多,只有多一些忍耐,多一些等候,多一些磨折,才能有最醇厚的“龙涎香”。
(1)请归纳本文的中心论点。
(2)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3)文章第③段和第④能否调换顺序?结合文本分析理由。
(4)第⑥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5)阅读本文,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打磨自己?
(三)写作:请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文题一:春暖花开,柳舞莺啼,那是美妙的青春旋律;朔风卷雪,枭鸟怪鸣,那是黯淡的青春音符。成功它并不平凡,是暴风雨后的彩虹;失败也并不简单,是千锤百炼的锻造。在你青春潋滟的波光中,一定有酸甜苦辣的生活体验,有五彩缤纷的人生梦想,有敢为人先的探索追寻……
请以“______,我的青春旋律”为题,写一篇文章。提示:将题目补充完整,例如填写“拼搏”“坚强”“尽责”“感恩”“诚信”“追逐梦想”“成就美德”等,你也可以自行提炼一个词语或短语填写在横线上,进行写作。
要求:
1.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
4.书写规范,卷面整洁,字数在600字以上。
我是梅老师,我专注于中小学语文教育
关注和推荐梅语文、梅学堂,获取更多免费好资源
您的支持,是我们努力的动力!
www.ishijuan.cn 爱试卷为中小学老师学生提供免费的试卷下载关注”试卷家“微信公众号免费下载试卷
- 1【343735】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
- 2【343734】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二)
- 3【343733】中考语文模拟测试卷2
- 4【343731】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 5【343732】22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
- 6【34373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 7【343729】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 8【343728】422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卷二
- 9【343727】422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
- 10【343725】9年级语文下册月考试卷1
- 11【343726】9年级语文下册月考试卷2
- 12【343724】8年级语文下册月考试卷2
- 13【343723】8年级语文下册月考试卷1
- 14【343719】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检测卷(6)(含答案)
- 15【343722】7年级语文下册月考试卷2
- 16【343720】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 17【343718】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检测卷(5)(含答案)
- 18【343717】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检测卷(4)(含答案)
- 19【343716】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检测卷(3)(含答案)
- 20【343715】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检测卷(2)(含答案)
- 【34371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达标检测卷2(含答案)
- 【343714】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检测卷(1)(含答案)
- 【343712】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1(含答案)
- 【343709】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1(含答案)
- 【343711】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7)(含答案)
- 【343710】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 【343708】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 【343707】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7(含答案)
- 【343706】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6(含答案)
- 【343705】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5(含答案)
- 【343704】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2(含答案+解析)
- 【34370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1(含答案)
- 【343702】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期中测试题
- 【343701】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期末测试题
- 【343700】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第一单元测试题
- 【343699】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第五单元测试题
- 【343698】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第四单元测试题
- 【343697】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第三单元测试题
- 【343696】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第六单元测试题
- 【343695】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第二单元测试题